合资车企,往昔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象征着工艺精湛、品质过硬。可瞅瞅现在?新能源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自主品牌宛如开了外挂般迅猛崛起,颜值、智能化、续航里程,无一逊色。反观合资,步履迟缓,即便推出新品,总让人觉得欠缺那么点儿火候。瞧,这不,上海车展上,合资品牌仿佛醍醐灌顶般幡然醒悟,扎堆儿祭出崭新电车,誓要夺回失地。
坦白讲,这几年合资车企着实不太平。早年仰仗品牌溢价,哪怕平平无奇的车款都能卖得盆满钵满。现如今可不行了,消费者愈发精明,配置、价格、售后服务,哪个环节稍有疏忽都不买账。尤其在电动车这块阵地,自主品牌把价格压到了冰点,合资若还端着架子,恐怕连残羹冷炙都捞不着。这回上海车展,合资们卯足了劲,推出的几款新车,定价都开始向自主品牌靠拢,甚至更激进。
以广汽丰田的铂智7为例,竟直接采用了“华为智能座舱+Momenta智驾”的组合。要知道,过去的丰田,在智能化方面可是慢了好几拍。如今它主动拥抱本土技术,摆明了是要投中国消费者所好。外观设计也比之前铂智家族的车型要顺眼不少,轿跑风,流线型设计,颇合年轻人口味。当然,压舱石还是价格,倘若能给出个诚意满满的价位,没准儿真能一炮而红。
再看一汽丰田的bZ5,预售价直接砍到了13-16万区间。这价格,搁以前,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款车是丰田“立全球 更中国”战略的首批试水之作,从技术研发到量产落地,整个链条都实现了本土化。说白了,就是要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轿跑SUV的造型,15.6英寸的巨型屏幕,JBL音响,桩桩件件都瞄准了年轻人的钱包。
上汽大众亦未作壁上观,呈上了ID.ERA概念车,这是一款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纯电续航350公里,综合续航可达1000公里。大众还给这新车抬出了看家本领——EA211 1.5T EVO II增程器,智驾系统也玩起了“去高精地图化”。须知,曾经的合资车,到了中国市场,总会遭遇些“水土不服”。此番大众决意倚仗本土路况数据,硬撼施工路段和模糊标线,也算是下了血本。
北京现代也撺掇出一款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纯电车型ELEXIO,意欲开启“新合资2.0”战略。只是,这款车当前的信息还寥寥无几,仅能从谍照中窥探其外观。现代啊现代,好歹给它起个中文名吧,ELEXIO这洋不洋土不土的名字,在中国互联网上怎么传播得开?
长安马自达EZ-60更为夸张,盲订48小时便收割了一万份订单。马自达此番与长安联手搞起了“技术合资”,缩短研发周期,融合马自达的操控基因与长安的智能化技术,九成零部件实现本土采购,成本直降15-25%。纯电版续航里程600公里打底,增程版更是豪横地干到了1301公里,直接击溃续航焦虑。
当然,也有那么些合资品牌,恨不能敲醒它们。比方说日产,作为全球电动车的先行者,在中国市场却始终拿不出像样的产品。据说这次要携第三代聆风卷土重来,续航里程600公里、集成特斯拉NACS充电接口、三合一电驱系统,听上去倒也还行。但关键在于,日产你可得长点心啊,别再慢条斯理了。
然而,话说回来,合资品牌真能靠这几款新车咸鱼翻身吗?依我看,还得看诚意。单凭技术傍身、配置加码还远远不够,还需将价格拉低,把服务提上去,方能真正打动中国消费者。要知道,如今的中国市场,早已不是那个随便一款合资车都能卖爆的黄金时代了。消费者所渴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优质产品和贴心服务。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合资品牌式微的原因归咎于“转型滞后”、“不谙中国市场”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症结所在?譬如说,合资体制本身的掣肘,外方股东的利益盘算,以及本土团队的话语权大小等等。这些问题若不迎刃而解,纵使合资品牌推出再多的新车,恐怕也难以真正“支棱起来”。
此番上海车展,合资品牌集体发力,更像是一场破釜沉舟的豪赌。他们能否抓住这难得的契机,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尚需时日来验证。但至少,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而这,或许才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