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降价!莲花减配“背刺”老车主,品牌信任崩塌?

一场价格“地震”,究竟撼动了什么?

2025年9月21日,本该是寻常的一天,却因莲花的一纸降价声明,在汽车圈掀起了滔天巨浪。

近二十万的幅度,让那些刚刚踏入“百万级俱乐部”不久的车主们,瞬间感觉自己像是被“背刺”了。

社交媒体上,愤怒的声浪如同潮水般涌来,阅读量轻松破亿,每一条评论都饱含着被辜负的怨气。

这究竟是品牌自救的妙招,还是加速走向没落的催化剂?

20万降价!莲花减配“背刺”老车主,品牌信任崩塌?-有驾

“很抱歉”,前中国区总裁毛京波的这四个字,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没有具体的补偿方案,没有诚意的弥补举措,这句道歉更像是敷衍。

新官上任的钦培吉,背负着每月八千到一万台的销售目标,然而现实却是连五百台都难企及。

他试图用降价这剂猛药来提振销量,却不曾想,这剂药,竟让本就岌岌可危的品牌信任,雪上加霜。

回溯半年前,莲花CEO冯擎峰还掷地有声:“我们是百万级品牌,绝不打价格战!”

那时的他,目光坚定,仿佛已预见品牌的光辉未来。

然而,时过境迁,到了2025年2月,品牌名从“路特斯”悄然变为“莲花”,紧随其后的,是价格的“雪崩”。

第一次十几万的降幅,紧接着又是一轮,短短时间,总价已然蒸发三成有余。

这哪里是市场促销,这分明是在亲手摧毁自己精心构筑的品牌高塔。

20万降价!莲花减配“背刺”老车主,品牌信任崩塌?-有驾

降价本身,或许并非原罪。

然而,莲花这次的操作,却让人大跌眼镜。

价格是下来了,可随之消失的,是激光雷达、后排按摩这些曾经彰显身份的配置。

用户期待的是“多得”,结果却拿到“减配”。

当豪华感荡然无存,当使用体验大打折扣,消费者心中的那份“体面”与“踏实”,也随之烟消云散。

这步棋,走的实在太“偏”。

20万降价!莲花减配“背刺”老车主,品牌信任崩塌?-有驾

我们不妨看看那些真正稳坐钓鱼台的品牌。

保时捷Macan EV,七八十万的价格,月销千台以上,靠的是什么?

是“保时捷”这三个字自带的强大品牌力,是全系标配的先进智能驾驶。

特斯拉Model X,七十几万起步,它的魅力在于持续进化的软件和无缝衔接的生态系统,用户购买的,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数字伙伴”。

它们从不以价取胜,而是以价值和体验取胜。

莲花反其道而行之,砍掉配置换取低价,无异于釜底抽薪,掏空了品牌最核心的价值。

20万降价!莲花减配“背刺”老车主,品牌信任崩塌?-有驾

笔者的经验反复证明,品牌信任的建立,需要日积月累的精心呵护,而一旦被破坏,修复的成本将是天文数字。

莲花现在正经历着一场“生死时速”的自救:更换了领导层,获得了五亿美元的融资,却也裁员八百余人,甚至缩减了英国总部规模。

全球布局的宏大蓝图,听起来振奋人心,但中国市场这块“硬骨头”,销量占比仅四分之一,且持续下滑。

明年规划的新SUV和插混车型,试图摆脱纯电的桎梏,这思路本身没错,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莲花的老车主们,此刻的心情,或许能用这句词来形容。

国内仅三十家门店,与保时捷的一百二十家相比,服务网络显露疲态。

智能驾驶技术更是捉襟见肘,对手早已在L2+的赛道上疾驰,莲花还在苦苦追赶。

更令人心寒的是,老车主们得不到应有的关怀:没有召回,没有补偿,没有服务升级,甚至连一句清晰的解释都难以听到。

信任的裂痕一旦形成,再想弥补,难如登天。

2024年全年,一万两千多台的销量,遥遥未及目标。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更是同比腰斩,仅两千八百台,营收也随之锐减近半。

数据不会撒谎,莲花的问题,并非资金链断裂或战略缺失,而是它在最关键的时刻,让自己的拥趸失望了。

当一个品牌连最忠诚的支持者都无法留住,又如何奢望在未来赢得新客户的青睐?

那些第一批为品牌梦想买单的人,如今却成了企业决策失误的牺牲品。

莲花,你拿什么,去让他们重新相信你一次?

20万降价!莲花减配“背刺”老车主,品牌信任崩塌?-有驾

我们不能不问,消费者购买一辆价格不菲的汽车,图的究竟是什么?

难道仅仅是代步工具的便捷?

绝非如此。

更多时候,它承载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个人品味的彰显,甚至是某种精神上的寄托。

当莲花以“价格战”的名义,砍掉了那些曾经赋予产品“高级感”的配置,它无异于亲手拆解了消费者心中对品牌的期待。

这种“减配降价”的逻辑,让购买行为从一种“价值认同”,变成了一种“利益博弈”,当博弈的天平倾斜,品牌的情感价值便随之崩塌。

笔者在汽车行业多年,深知品牌忠诚度是多么宝贵。

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更不是一两次“促销”就能巩固的。

就像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莲花此次的举动,无疑是“失道”之举。

它或许能在一时之间吸引一些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但却疏远了那些真正认同品牌价值、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的核心用户。

而这部分用户,恰恰是品牌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

如今,莲花正面临一个严峻的十字路口。

是继续在价格的泥沼里越陷越深,还是重新审视品牌的核心价值,回归产品本身,以真诚的态度与消费者对话?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浴火重生的莲花,但前提是,它必须先修复好与消费者之间那道深刻的裂痕。

否则,再宏伟的未来规划,都可能只是镜花水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