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则消息把我整得怀疑人生——丰田宣布将量产固态电池,充电10分钟、续航1500公里,日媒随即沸腾,高喊“超中国20年”。
我差点没笑出声, 吹牛不打草稿,这波操作堪称“纸上电池”巅峰之作 !
1
好听的PPT VS 实打实的产线
先说明一点,丰田在固态电池领域确实有1200多项专利,这是事实。但专利和量产之间,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目前丰田连个像样的样品都没拿出来,记者参观时连摸都不让摸,还敢说领先20年?
翻翻历史就知道,丰田的固态电池已经“快要量产”了好几年:
2020年:宣布2025年量产
2022年:改口2027年量产
2024年:表示“接近量产”
国内动作如何?
宁德时代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已达500Wh/kg,比丰田吹的400Wh/kg还高;清陶能源去年就已经将半固态电池装车量产,蔚来ET7实测续航超1000公里;上汽名爵全系标配半固态电池...... 丰田还在画大饼,中国车企已经端上了真香盘子 。
2
技术吹得响,成本才是王
丰田最不愿提的是成本问题。他们自己承认,目前固态电池造价是普通锂电池的20倍!按现在的计算, 一辆搭载丰田固态电池的车售价至少得奔百万级别 ,消费者会买单吗?
相比之下,国内电池厂商的降本能力简直是开了挂: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成本直接砍半
比亚迪刀片电池价格连年下跌
2024年中国电池均价整体下降30%
真实情况是, 丰田连电池原材料都得靠中国供应 ,他们造电池还得求着赣锋锂业买锂镧锆氧材料,靠先导智能的生产设备。这哪是技术领先?分明是产业链被卡脖子。
3
产业链厚度差距惊人
让我们拉远一点看行业全局。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 中国电池全球供应占比高达75% ,2024年出口3285吨磷酸铁锂材料,增长182%。这种产业链厚度是丰田无法比拟的。
更扎心的是,就连美国造电池都得进口中国阳极材料。这就好比丰田说要盖摩天楼,结果砖头水泥都得找中国买,还吹什么“技术领先”?
4
固态电池才是真正的混战
别误会,我不是说丰田的固态电池技术不行。恰恰他们选择的硫化物电解质路线确实有潜力,但中国车企和电池厂同样不弱:
中科院研发出1400次充放电不变形的固态电池
比亚迪自研硫化物路线电池预计2027年装车,续航目标1200公里
国轩高科的金石电池单次充电1000公里,成本比丰田低三成
宁德时代2027年将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
真正的竞争不是谁先画饼,而是谁能先把蛋糕做出来、做大、做便宜。
5
真相:日企遇到中国“降维打击”
日媒集体高潮的背后,是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崛起的集体焦虑。从青海盐湖的锂矿到上海临港的电池工厂,从宁德的实验室到蔚来的换电站,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
丰田如果真想在电池领域站稳脚跟,恐怕要先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在不依赖中国原材料、设备和市场的情况下实现量产?这可比画个PPT难多了。
简单说,日本固态电池的“领先20年”论,更像是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时的一种心理自我安慰。固态电池确实是未来方向,但谁能真正掌握“性能-成本-规模”三角平衡,谁才是赢家。
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先机。
各位怎么看这波“固态电池大战”?欢迎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