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众汽车,咱们中国人心里头总有那么点不一样的感觉。
从当年的桑塔纳、捷达到后来的帕萨特、迈腾,可以说,很多家庭的第一辆车,或者说梦想中的那台车,都挂着大众的标。
这个牌子,在中国市场上曾经是神一样的存在,说一不二。
可谁能想到,这风水轮流转,到了现在这个电车满地跑的时代,这位曾经的“老大哥”好像有点跟不上趟了。
眼瞅着咱们自己国家的比亚迪、吉利、理想这些牌子一个个都跟开了挂似的,大众心里能不急吗?
这不,最近一汽-大众就放了个大招,把旗下的纯电SUV——ID.4 CROZZ的价格给“一刀砍”了下来,推出了2024款车型,最低配竟然只要14.99万就能开走。
好家伙,这消息一出来,好多人都愣了,大众的车,啥时候变得这么“亲民”了?
这到底是真心实意地让利给老百姓,还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想用降价来挽回一点面子?
这台降了价的德国电车,到底还能不能打,咱们今天就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得先明白一件事,大众这次降价,可不是因为它突然良心发现,想做慈善。
说白了,就是被市场逼的。
你现在去车市里转一圈看看,十五万这个价位,能买到什么样的国产电车?
比亚迪的宋PLUS、元PLUS,配置高、续航实,销量摆在那儿,谁看了都得服气。
还有吉利的银河系列,长安的深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这些车不仅长得越来越好看,里头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什么大屏幕、智能语音、辅助驾驶,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这些“卷王”面前,大众以前那种端着架子、靠品牌吃饭的玩法,早就行不通了。
销量数据是最诚实的,ID.系列在国内的销售情况一直是不温不火,跟人家国产新势力动不动就月销几万台的成绩比起来,确实有点拿不出手。
所以,这次降价,更像是一次“求生”的无奈之举,是大众面对中国市场激烈竞争,不得不低下的高贵头颅。
价格是下来了,那车本身怎么样呢?
咱们得一分为二地看。
先说说它的优点,也就是大众这么多年吃饭的本事。
ID.4 CROZZ这台车,开起来的感觉确实没得说。
它全系都是后轮驱动,懂车的朋友都知道,后驱车开起来比前驱车更有乐趣,转弯的时候更灵活,加速的时候车身姿态也更稳。
再加上大众几十年的底盘调校功力,开着它上路,你会感觉车子特别扎实、沉稳,高速上跑起来一点也不飘,过个坑坑洼洼的路面也处理得很干脆,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德味儿”。
动力方面,高配车型的电机功率也不弱,日常在城里开,红绿灯起步、超个车,那叫一个轻松自如。
从“开”这个层面来讲,ID.4 CROZZ守住了大众作为一家老牌车企的本分,对得起这个牌子。
但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
现在买电车的人,跟以前买油车的人,想法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除了关心车好不好开,更关心它用起来爽不爽,够不够智能。
而这,恰恰是ID.4 CROZZ最大的短板。
咱们先看续航和充电,入门版车型官方说能跑448公里,高配的能到601公里,这个数字看着还行,日常上下班代步、周末去趟周边城市也够用。
可关键在于充电速度,它用快充,把电从百分之三十充到百分之八十,需要半个小时。
半小时,听着不长,吃顿快餐的时间。
但你再看看咱们的国产车,现在都在普及800V高压快充技术,像小鹏、理想的新车,充电速度快得吓人,宣传口号都是“充电十分钟,续航增加三四百公里”。
这就好比,你还在用座机打电话,人家已经用上5G视频通话了,这个体验上的差距是巨大的。
想象一下,节假日跑高速,你在服务区充电桩前排着队,好不容易轮到你了还得等半天,旁边一辆国产车过来,人家司机上了个厕所、买了瓶水,车就充得差不多走人了,你心里能不着急吗?
再坐进车里看看,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
ID.4 CROZZ车里也有一块12.9英寸的大屏幕,但那个车机系统用起来,总感觉慢半拍,界面设计也比较简单,透着一股浓浓的“传统”气息。
它也能语音控制、能导航,但跟国产车的“智能座舱”比起来,简直就像是老人机和旗舰智能手机的区别。
现在国产车的车机,流畅得像平板电脑,你不仅能听歌导航,还能在车里K歌、看电影、打游戏,那个语音助手也特别聪明,你说“我有点冷”,它就自动把空调温度调高;你说一句方言版的“找个地方吃饭”,它也能八九不离十地给你推荐附近的餐厅。
而ID.4 CROZZ的语音系统,你可能还得用标准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地跟它说指令,这种交互体验,在2024年的今天,确实已经落伍了。
对于很多从智能手机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者来说,这种“不够聪明”的车,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所以,咱们把这些掰扯清楚了,对2024款大众ID.4 CROZZ的定位也就清晰了。
它就像一个偏科的“老干部”,机械素质、驾驶品质这些传统功底很扎实,但对于智能化、用户体验这些新时代的考题,却显得力不从心。
这次降价,确实让它的“传统功底”变得更便宜、更容易够着了,对于那些就认大众这个牌子,而且对花里胡哨的智能科技不感冒的消费者来说,现在这个价格确实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但对于更广大的,追求新潮科技和全面体验的消费者群体而言,ID.4 CROZZ在产品力上与同价位的中国品牌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它更像是一台披着电动外壳的传统德国车,而不是一台真正为智能时代而生的新物种。
因此,单靠“降价”这一剂猛药,或许能在短期内刺激一下销量,但要想从根本上扭转颓势,追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大众需要改变的,恐怕不仅仅是价格标签,更是背后根深蒂固的造车理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