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6的外观,一说起来真挺绕的。我认识一个做4S店销售的小张,第一次看到这车,都没忍住吐槽:这啥玩意儿,看着比MPV还MPV,斗不过同价位SUV,消费者咋整?他的意思是,这设计上跟咱们平时理解的SUV差了点火候,尤其是轴距超过3米,挺让人期待空间感的,但却给人一种掺和了MPV味儿的感觉。不少人也是这么觉得。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理想i6轴距是3050mm,放眼目前市场里,这个尺寸多属于中大型SUV,比如汉EV、蔚来ES6差不多。但理想i6却把造型设计得偏圆润、略显臃肿,乍一看甚至有点沙鱼头——这形容是网上流行说法,说前脸越看越像鲨鱼嘴,笑死我了。听起来可能挺逗,但其实很形象。你会发现,理想这车前脸和那些线条锐利、肌肉感十足的纯电SUV差挺远。
我开始觉得,这可能是理想想拉开差异化的意思。毕竟他们自家混动L系列,设计感那叫一个成熟,线条硬朗,豪华感强。可换成纯电i6,设计师走了另一条路,想打造智能电动瓦罐这种全新品类,没错,市场上确实找不到啥相似车型。这东西,怎么说,纯原创,但别问我为啥会长这样——我估计这背后是供应链和工艺妥协的结果。因为电池布局、空间利用最大化这些问题,设计师不能单纯追求颜值,还得结合实际成本控制。
汽车研发流程就跟做大餐一样:配料讲究,但你得考虑灶具和厨师水平。我理解理想这纯电SUV的电池用了宁德时代的87.3 kWh大电池包,功率250kW以上,这配置放眼国内纯电市场绝对算主流。这个电池包体积大,不管你怎么包装,可供选择的设计空间有限,所以外形设计上被牵制也说得过去。你说这车造型挺像MPV,是因为内部空间的利用跟SUV那种运动感设计本质上冲突啊。而且,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组合,算是同级数里相对进阶的综合性能方案,这又拉高了结构复杂程度,设计时拿捏空间得很细。
不过我自己心里又有点小纠结,前面说理想i6设计敷衍,其实这个词有点过了。它是真的大胆尝试新的东西,只不过这种原创产品不一定马上被市场接受,这点是不是我们忽略了?我一个朋友说了句很实在的话:这车销量不会长久,大家买车图啥?面子和感觉啊!这话有点刺耳,但也反映了现实。外观在国内市场的确决定了60%以上的购买意愿。换句话说,理想i6的设计如果不能迎合大众审美,就算配置再硬核,终究难打动主流消费者。
买车的时候,不少顾客问我:同价位里,理想i6到底和汉EV比,哪个更合适?我说,汉EV那外观标准SUV样,运动感十足,颜值在线;但理想i6带点MPV味儿设计,空间感其实更宽敞,乘坐舒适度可能更好。只是惯了传统SUV造型的人,确实得适应一阵子。
顺带提一句,我之前还没想到这点——电动车设计因为电池结构受限,外形其实很难做到像燃油SUV那样耍酷,这点我后来才意识到。纯电车电池包像一块巨大的平底锅,要是形状不规整,车面板设计就没法飞起。MPV式设计反而更好利用空间,这次算是我自己思路上的一个反转,没细想过这背后到底是技术限制多,还是设计哲学不同。
这么说来,理想i6就像个新物种。虽然现在看着有点怪,但智能电动瓦罐这定位,我倒觉得挺有趣。国内外都没有这样一拨车型,理想这是不惜成本坚持原创设计,不像有的品牌抄袭抄到没脾气。诚然,原创设计不代表一炮而红,市场总要来验证,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还有件事,毛豆新出的Y车型也看了下,体感挺运动,但它还是走SUV路线,没啥跨界。消费者面临这两种风格,会不会给市场格局带点不小的搅动?猜测一下(纯属猜测,样本少),喜欢理想i6那种空间和舒适没那么在意酷炫造型的人群,未来可能会形成自己一派,专属瓦罐粉。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小细节,销售小张说:我觉得理想这车报价偏高,百公里成本谁算都会心疼,客户多半觉得花的买MPV有点贵。实际上一款理想i6的理想保值率我没精算过,估计头五年折旧在35%-45%之间(体感),和竞品相比不算出众。大家手里那点钱花得合不合适,心里得有谱。
聊着聊着,又绕到产品定位和用户心理,国内消费者,尤其年轻人买纯电SUV,首先看脸,其次看智能和空间,再就是品牌故事。理想i6这设计能否跨越第一道门槛,其实也挺有意思。你们觉得,有没有可能作为一个丑萌物种长期站住脚?毕竟市场和用户偏好的变迁,咱也说不准。你们会为这么个瓦罐买账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