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 M7 作为华为深度赋能的增程式 SUV,自诞生起便备受关注。官方数据显示,其在核心性能与质量把控上亮点颇多。在制造工艺上,问界 M7 采用赛力斯高标准品控体系,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达 68%,为车辆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基础,抗碰撞能力优于同级。这种高强度钢材的大量使用,不仅提升了车身刚性,还在车辆遭遇碰撞时,能有效吸收和分散能量,最大程度保障车内人员安全。
动力系统是车辆的核心,问界 M7 自主研发的增程式动力系统表现出色,故障率低。以四驱版为例,其百公里加速仅需 4.8 秒,强劲的动力输出带来了激情澎湃的驾驶体验,无论是城市道路的起步超车,还是高速路段的加速并线,都能轻松应对。同时,综合续航达 1220 公里的超长续航能力,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续航焦虑问题,让长途旅行不再担忧电量不足。
售后保障也是衡量车辆质量的重要维度。问界 M7 提供整车 6 年 / 15 万公里质保,三电系统终身保修(首任车主)的优厚政策。并且在全国 90% 地级市实现免费救援,响应时间≤40 分钟,确保车主在遇到问题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在主流平台上,其售后服务评分达到 4.3/5,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品牌在售后环节的用心与努力。
真实车主的使用体验是评判车辆故障率的重要依据。从车主反馈来看,问界 M7 收获了不少好评。智能化体验方面,鸿蒙座舱备受赞誉,其语音识别准确率高达 95%,能精准识别各种语音指令,实现导航、音乐播放、车窗控制等多种功能的语音操作,真正做到了 “君子动口不动手”,为驾驶者提供了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自动泊车功能也十分实用,能帮助驾驶者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停车场景,即便是停车技术不太熟练的新手,也能轻松完成停车操作。
舒适性也是问界 M7 的一大亮点。零重力座椅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具备通风、加热、按摩等功能,能有效缓解驾乘疲劳,为乘客带来舒适的乘坐感受。车辆的 NVH 静谧性出色,通过优化车身结构、采用隔音材料等措施,有效隔绝了外界噪音,营造出安静舒适的车内环境,让驾乘者在旅途中享受宁静与惬意。能耗成本方面,市内使用纯电模式,成本较低,若是家中安装了充电桩,日常通勤费用大幅降低;在亏电状态下,油耗大约在 7 - 8L / 百公里,对于一款中大型 SUV 来说,这样的油耗表现也较为出色。
然而,部分车主也指出了一些细节问题。提车初期,有部分车主反映车辆存在 “低频共振” 现象,尤其是在时速 20 - 60 公里的颠簸路段,这种共振感较为明显,影响了驾乘舒适性。车机系统虽然整体流畅,但偶发卡顿情况也时有发生,据统计,这一问题的故障率约 3%,虽然比例不高,但在追求极致体验的车主眼中,仍有待改进。此外,雨刮器异响等小毛病也被一些车主提及,这些细节问题虽不影响车辆的核心性能,但却可能影响用户对车辆整体品质的评价,也反映出问界 M7 在细节工艺上仍有提升空间。
在电子与智能系统方面,问界 M7 虽然展现了强大的科技实力,但也存在一些小瑕疵。车机系统作为车辆智能化的核心,部分车主反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屏幕卡顿现象。在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或者进行复杂的地图导航操作时,车机系统的反应速度会明显变慢,出现短暂的延迟,影响操作流畅性。还有部分智版车型的车主遇到摄像头位置异常的问题,导致智驾功能无法启动,给日常驾驶带来了不便。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经过 OTA 升级后,大部分此类问题都能得到有效修复,系统的稳定性和流畅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偶发黑屏或倒车影像延迟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驾驶体验,尤其是在倒车时,倒车影像的延迟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辅助驾驶功能是问界 M7 的一大亮点,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在低速行驶时,部分车型缺失 AEB 主动刹停功能,这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可能无法及时避免碰撞,增加了事故风险。智能泊车功能虽然方便,但在面对狭窄车位时,识别误差可达 ±5cm,这对于一些对停车精度要求较高的车主来说,可能不太满意。在高速领航时,系统偶发误判情况,需要人工及时接管车辆,这反映出传感器融合算法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辅助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一些特殊路况下,如道路施工、标志不清晰等,辅助驾驶系统可能无法准确识别道路状况,导致误判,这就需要驾驶者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确保行车安全。
机械与硬件方面,问界 M7 也面临一些用户反馈的问题。制动与行驶系统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部分用户吐槽刹车踏板存在 “前段虚位”,即刹车踏板在前段行程中,刹车力度不明显,需要踩下一定深度才能感受到明显的制动效果,这在紧急制动时可能会影响制动反应时间。
个别案例还出现了刹车异响的情况,在刹车时会发出尖锐的摩擦声,不仅影响驾驶体验,也让人对刹车系统的可靠性产生担忧。此外,当车辆时速达到 110 公里以上时,方向盘会出现抖动现象,这不仅影响驾驶手感,还可能反映出车辆的动平衡或悬挂系统存在问题。自动驻车时出现 “咯噔” 异响,这一问题在多个版本中普遍存在,疑似存在机械结构设计缺陷,需要厂家进一步排查和改进。
增程器与续航方面,燃油优先模式在城市工况下的保电能力较弱,当车辆在城市中频繁启停、低速行驶时,电池电量下降较快,增程器不能及时有效地为电池充电,导致车辆在纯电模式下的续航里程缩短。在冬季,由于气温较低,电池性能下降,问界 M7 的续航衰减较为明显,这也是众多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共同问题。少数车主还遭遇了增程器故障报警的情况,需要下电重启才能解决,这不仅影响了车辆的正常使用,也给车主带来了困扰。
舒适性与细节方面的问题,虽然看似不大,但却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低频共振投诉是当前问界 M7 面临的一个较大质量争议点。据统计,超 90 名车主反馈,在特定时速区间内,车厢会出现 “嗡嗡” 的低频噪音,这种噪音会给人带来耳膜压迫感,长时间驾乘会让人感到不适。尽管售后采取了调整尾门、加装隔音材料等措施,但仍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这让许多车主感到不满。
空间与设计问题也不容忽视。第三排纵向空间仅 780mm,在满载情况下,第三排乘客的腿部空间较为局促,长时间乘坐容易感到疲劳,影响了整车的乘坐舒适性。一些细节设计也不够人性化,杯架盖板缝隙较大,容易掉杂物进去,清理起来比较麻烦;空调出风口设计不合理,主驾小腿区域在冬季保暖不足,这些小问题虽然不影响车辆的核心性能,但却能体现出车辆在设计上的不够精细,影响用户对车辆品质的整体评价。
2024 年 7 月 6 日,广州街头一辆问界 M7 突然失控,撞向路口中间绿化树木,这起事故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将问界 M7 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故发生后,车主与赛力斯就 “刹车是否失灵” 这一关键问题各执一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
车主坚称车辆存在刹车失灵问题,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自行委托深圳市南粤财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进行鉴定。该鉴定报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指出车辆存在 “刹车优先原则失效” 的严重问题,这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当驾驶员同时踩下刹车和油门时,车辆无法优先执行刹车指令,极大地增加了事故风险。此鉴定结果一经公布,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众多消费者和媒体纷纷聚焦于此,对问界 M7 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然而,赛力斯方面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官方通过对事故车数据的详细分析,指出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人驾状态,电门开度 100%,且无主动制动记录。这表明在事故发生时,车辆的制动系统并未出现故障,而是驾驶员可能存在误操作。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赛力斯还委托北京中机车辆司法鉴定中心对事故发生时车辆运行状态进行鉴定,该鉴定意见显示,事故发生时车辆碰撞行驶速度约为 94.7km/h,在事发路段车辆制动踏板处于未踩下状态,加速踏板处于完全踩下状态,制动系、转向系工作状况正常,未发现存在影响车辆行驶的异常状况 。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使得这起事故的真相变得愈发扑朔迷离。目前,该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事故鉴定机构需由双方共同选定或由法院指定,事实认定最终将以法院查明为准。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它暴露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事故数据追溯、第三方鉴定权威性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车辆的电子系统愈发复杂,事故数据成为判断事故原因的关键依据,但数据的获取、解读以及鉴定机构的权威性都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对车企的信任成本,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在面对类似事故时,车企能否真正自证清白,消费者又该相信谁?
在问界 M7 销量一路攀升的背后,一些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品控与供应链方面的挑战便是其中之一。部分车主反映,在购车过程中遭遇了交付延迟的情况,原本期待早日提车开启美好车生活,却不得不经历漫长的等待,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无奈和不满。而在售后环节,又出现了配件短缺的问题,车辆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却因为配件供应不及时,导致维修周期延长,严重影响了车主的正常使用 。
从一些细节故障中,也能侧面反映出赛力斯在快速扩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供应链管控压力。例如,有车主反馈雨刮器存在异响问题,在雨天使用时,那刺耳的声音不仅影响驾驶心情,还可能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车窗升降过缓也是部分车主吐槽的点,在需要快速开关车窗时,缓慢的升降速度让人着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却能直接影响用户对车辆品质的整体感受。
与同价位竞品相比,问界 M7 在核心 “三大件”,即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的稳定性上表现尚可,其增程式动力系统经过市场的初步检验,在动力输出和续航能力上都有不错的表现。
然而,在内饰装配工艺和电子元件可靠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些内饰部件的拼接缝隙较大,影响了整体的美观度和质感;电子元件偶发的故障,也让人对其可靠性产生质疑。在这方面,问界 M7 还需要向传统车企学习,借鉴他们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严格把控零部件质量和装配工艺,提高整车的品质一致性 。
在购车时,消费者一定要学会理性看待车辆的故障率,而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清 “故障” 与 “缺陷”。日常使用中,像车机卡顿、雨刮器异响这类偶发问题,大多属于软件或装配上的小毛病,通常可以通过售后的软件升级、零部件调整等方式轻松解决,不会对车辆的核心性能和安全造成实质性影响。但若是涉及制动系统、动力总成等关键部件的故障,那就必须高度警惕了,这些问题可能会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属于车辆的重大缺陷,在购车时要坚决避免。
对于问界 M7,建议优先考虑 2025 年改款车型。在关注车辆时,重点看看厂家是否针对此前用户反馈较多的低频共振、刹车脚感等问题进行了硬件优化。例如,如果厂家对车辆的隔音结构进行重新设计,采用更优质的隔音材料,或者对刹车系统的硬件进行升级,优化刹车踏板的行程和力度反馈,那么这些改进都将大大提升车辆的品质和可靠性。
试驾是购车前了解车辆性能的重要环节,在试驾问界 M7 时,要进行重点场景测试。在复杂路况体验方面,刻意选择颠簸路、水泥路等路况行驶,仔细感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是否存在共振现象。共振不仅会影响驾乘舒适性,长期存在还可能对车辆的零部件造成损伤。同时,在试驾过程中进行急加速和急刹操作,观察刹车的线性度,即刹车力度是否随着踏板的踩下而均匀增加,以及车身在制动和加速过程中的稳定性,是否会出现跑偏、甩尾等情况。
智能系统也是试驾测试的重点。测试语音交互响应速度,看看说出指令后,车机系统能否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实现相应的功能操作。自动泊车功能的实用性也不容忽视,在不同类型的停车位,如垂直车位、侧方位车位等,测试自动泊车的成功率,避免仅仅依赖宣传参数,而忽视了实际使用体验。实际体验中,可能会发现自动泊车功能在某些特殊场景下的表现与宣传存在差异,通过试驾可以提前了解这些情况,做出更准确的购车决策。
售后网络与政策直接关系到购车后的使用成本和便利性,在购车时务必关注。优先选择品牌授权网点密集的城市购车,这样在车辆需要维修保养时,能够更便捷地找到专业的服务机构,减少路途奔波和时间成本。提车后,要及时确认是否被纳入专属售后微信群,售后微信群能让车主实时获取技术支持,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咨询专业人员,快速得到解决方案。
对于增程式车型,电池管理系统(BMS)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起着关键作用。建议定期检查 BMS 状态,避免车辆长期处于亏电状态,长期亏电会导致电池性能衰减,缩短电池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成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到售后网点进行 BMS 的检测和优化,确保其正常工作,保障车辆的续航能力和动力性能 。
问界 M7 的核心优势在于鸿蒙智能生态与增程技术的成熟度,适合重视科技配置、家庭出行的用户。其故障率在新势力品牌中处于中等水平,核心系统稳定性达标,但细节体验仍需打磨。消费者无需因 “低频共振” 等争议全面否定产品,也不可忽视机械异响、智能系统偶发故障的实际影响。理性决策的关键在于:结合自身高频使用场景试驾,优先选择本地售后完善的渠道,并预留足够的容错空间 —— 毕竟,没有一款车能做到 “零故障”,重要的是故障发生时,品牌是否有快速响应的诚意与能力。
你认为新能源车的 “细节故障” 和 “核心性能” 哪个更影响购车决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