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网约车已然成为一道常见的风景线。曾经,网约车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迅速在出行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为众多司机提供了新的就业选择。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成都网约车行业,却陷入了一片迷雾之中,司机们不禁发出疑问:成都网约车,还能跑吗?
从市场数据来看,成都网约车行业的现状并不乐观。据成都市交通运输局今年 4 月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有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20.79 万个,但每天仅近 8 万辆在营,闲置率超过一半。这意味着大量的网约车资源被闲置,市场运力严重过剩。与此同时,司机们的收入也大幅下滑。此前 8 个月,成都网约车 “单车日均订单” 为 15.9 单,“单车日均营收” 为 278.2 元(未扣除平台抽成、车辆租金及能源消耗等成本),在扣除各项成本后,司机实际到手的收入少得可怜。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网约车平台的大量涌入和无序扩张,使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平台之间大打价格战,不断压低运价,司机的收入自然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大量新司机的涌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许多人看到网约车行业的宣传,以为能轻松月入过万,纷纷投身其中,却没想到现实如此残酷。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网约车行业的乱象也层出不穷。一些司机为了增加收入,不惜违规操作,如疲劳驾驶、拒载、私下加价等,严重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还有一些司机为了逃避平台的监管,通过藏匿于微信群的非法拼车平台接单,进行跨市非法营运。而平台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抽成比例不透明、规则朝令夕改、对司机的权益保障不足等。例如,部分平台仍未在驾驶员客户端显示抽成比例,乘客花了多少、驾驶员收入多少,都在黑盒之中。
以天府机场为例,这里的网约车加价风波就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多名乘客反映,在机场通过网约车平台叫车时,遭遇司机要求 “私下加价” 或 “取消订单线下交易”,否则拒绝接单。司机们表示,在机场接客需长时间排队,部分司机称需等待 2 - 3 小时,且平台抽成比例较高,导致收入与时间成本失衡,不加价根本赚不到钱。而乘客则认为加价属于 “趁火打劫”,双方矛盾激烈。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机场交通服务的短板,也折射出网约车行业在特殊场景下的深层矛盾。
面对如此乱象,成都的网约车司机们迫切需要一个更合规、更能保障自身福利的平台。这个平台应该具备透明合理的抽成机制,让司机清楚每一笔收入的去向;要有公平公正的派单规则,避免出现派单不公的情况;还应该为司机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如社保、医保等,让司机们无后顾之忧。同时,平台要加强对司机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司机的服务质量,共同维护行业的良好形象。
在当前的困境下,成都的网约车司机们不能坐以待毙。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联合起来,成立行业协会或司机联盟,增强自身的话语权,与平台进行合理的谈判,争取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司机们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乘客的好评和信赖,从而增加订单量。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规范平台的运营行为,打击非法营运等乱象,为网约车行业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注: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