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虚假订单,行业毒瘤!车企自嗨,消费者买单?
新华社已发声。某些车企的数字游戏该结束了。
一小时订单破万?三天锁定十万?这些华丽数据背后。是经不起推敲的泡沫。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量仅约1469.8万辆。与某些车企宣称的“5000万小订”形成巨大反差。更有一款新能源车型。曾高调宣布上市72小时订单破3万辆。而截至今年7月总交付量仅5万辆。这巨大的差距。足以说明问题。
订单注水。本质是饮鸩止渴。它背后有三重驱动。其一。营销绑架。新能源赛道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倾向选择“爆款”规避风险。部分车企便借“刷单”制造热销假象。其二。资本游戏。小订数据是给投资者的“成绩单”。短期能提振市场预期。其三。劣币驱逐良币。当造假成为主流。坚守诚信的企业反而需要投入更多成本才能脱颖而出。
危害是深远的。消费者在虚假信息中盲目跟风。可能买错车。车企基于虚高订单排产。会导致资源错配、库存积压。更会透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当“爆款”频频在交付端“见光死”。消费者对行业数据的信任将一落千丈。
监管利剑已出鞘。工信部等六部门已联合开展专项整治。直指夸大宣传、虚假营销。行业也在自发“去泡沫”。部分车企开始拒绝公布小订数据。转而聚焦“锁单率”、“交付目标”等实质指标。
汽车行业的竞争。终究是技术、产品与服务的较量。随着消费者愈发理性。监管日趋严格。“注水订单”的生存空间必将萎缩。对车企而言。唯有沉下心打磨产品力。完善服务链。真诚对待用户。才能赢得市场认可。毕竟。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