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车市风向,说大不大,说小倒也不小,7月的大型SUV榜单一公布,那些老车友、新晋玩家,全都坐不住了——都说新能源是来势汹汹吧?可是榜单的数据一摊开,主打的真就是“革命性的颠覆”吗,还是“神仙打架下的套路博弈”?咱先不急,下水摸一把再说,问题搁这儿:7月的大型SUV卖得最欢的(或者说,被最多车主买单的),究竟是新势力的争鸣,还是传统动力的回光返照?就单这一张榜,背后的社会、科技跟人心变迁,全都藏了点头绪。
首先得承认,现在自主品牌“越卷越狠”,跟从前靠合资装门面的年代真不是一个路数。榜单一亮出来,直接上演了个“一超多强”的大戏,问界M8差不多是敲锣打鼓,一骑绝尘,直接把同期其它车型拉出一圈。两万出头的月销量,这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大伙儿常说汽车行业“卷到地心”,其实你要是细瞅那些车型,基本都是新能源选手压阵。像是哈弗H5这种靠燃油挣饭吃的,整个榜单就剩它独苗儿一棵,还能混到前列,也是够有成就感的。可这燃油派只占一席,剩下新能源队伍倒是热闹得很。
说问界能直接坐头把交椅,多少确实沾了华为的“外脑”。鸿蒙座舱、自动辅助驾驶、全家桶般的智能化,这些不是堆配置能解释的事儿。懂点门道的人都明白,现在买车,除了动力、空间、舒适性,最能硬碰硬的就数智能座舱,谈体验、卷算法、拼生态,买家选的,实际就是个“熟人圈子”的决策心理。问界M8很会讲故事,也是真的学会了怎么在产品堆里“讲自己”。还有那外观,低调中带点豪气,瞄准的不就是那些城市高知、追求品质的新中产吗?问界M9销量就算没追上老大哥,可人家技术路线摆着,旗舰配置拧巴得体,谁还蹦出来唱反调?
一路看下来,紧跟其后的还有领克900。这个领克,说白了就像车圈里的“卷王”,整天想着把原本象征“个性”的标签再掰开揉碎,给车型赋点未来感。它的销量能跻身第三,也多亏大家已经习惯了把领克和“都市新潮、懂点小资”的调性捆一块。智能配置堆着,科技感炸着,品牌信念感送上门,年轻人掏腰包也不手软。紧接着,理想L9来了。它就有点意思,咋说呢?增程式的动力系统,解决了很多老旧观念残存的“里程焦虑症”,尤其家里有娃,奔波城市和来回城乡一线的人,最怕开着车中途停在高速上找充电桩。理想一看这块细分市场的稀缺,立马拍板:“大空间、舒适性、智能辅助,一个不能少。”结果,这成了家庭用户的头号种子选手,哪怕销量看着没问界那样火爆,可拥有的拥趸群体,信仰属性吊打一众对手。
而从榜单中段俯瞰,更能看出现阶段行业分流的趋势。深蓝S09、腾势N9这种纯电车型,实际上是新生代力量和技术普惠的代表。说什么“科技外观”“高效动力”,不只是喊口号,主要的受众画像就是年轻人、刚步入社会、乐于尝鲜的小家庭。车,不只是交通工具了,而是社交圈子的“移动终端”。深蓝、腾势卖得好,也反映出现在的消费观——体验制高点、品质感、个性化,是不可动摇的大旗。
说起哈弗H5这个唯一的燃油幸存者,真心得给它一个“硬汉精神”奖。面对动不动就带点花里胡哨智能化的竞争对手,哈弗H5靠老派质量和翻山越岭的传统,本来面对的就是一小撮铁粉级越野迷。这类人选车,重机械、讲性价比,基本不在乎你内饰花不花、屏幕大不大。他们要的就是一个搬砖利器,皮实耐用就值当掏钱。但话说回来,这类型市场本身天花板也低,你看销量,跟其他新能源“流量爆款”比起来,那是真不够看。
榜单底部几个名字,怎么看都是“存在感刷一刷”。仰望U8那个定价,直接奔着豪华精品而去,梦想着成为“中国路上的陆地游艇”。但现实太骨感,销量少到可怜,卖个情怀、技术show一把还差不多,想大规模落地,还得更多耐心和用户教育。红旗E-HS9、国耀这种车,听名字就特气派,定位也是高端用户,但用户基数少,品牌光环还没真建立起来,就像你在高档圈子里安了家,邻居还都出国旅游去了,自己还没来得及跟大伙打招呼。销量嘛,也就那回事。
换句话说,现在的大型SUV赛道,新能源卷成新常态,智能+体验合体成门面,传统燃油车渐成小众,豪车品牌更像“星星之火”,远没燎原的气候。消费者的审美和要求升级了,品牌之争也成了体验和技术底牌的较量。华为加持的问界,等于用算法和数据偷跑一圈,再加市场营销,定位精准稳准狠,强势出线没啥悬念。其它自主品牌也都在内卷里“各显神通”,改名字换壳子只为搏关注,但终归看谁能解决当前受众最痛的点。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大家都热衷于“车机互联”、辅助驾驶、舒适空间这些以前不那么直观的东西。过去买车就是比马力、拼省油,现在不同了,刷微博、听歌、看剧、手机App一键搞定都成日常。你只要一上车,恨不得能把办公室、家里都搬到方向盘旁边。时代变了,消费者想要的东西更多元,也更挑剔。你让哈弗H5这种纯燃油坚守岗位不容易,真像考古现场挖到的老物件,但只要它还在混榜单,就证明越野这块蛋糕,还没人彻底啃烂。
反观那些高端小众车子,什么红旗、仰望,销量虽惨淡,但它们活得潇洒自在。有人说,豪车就像奢侈品圈的特立独行者,价格动辄上百万,买与不买,完全取决于“主人心情”。”你,买吗?不买也无妨,人家卖给的是另一个“世界”的人。销量低只是因为暂未形成品牌效应。要是哪天中国的豪华车圈彻底立住了脚,说不定那些数据会反转。
这样的市场格局,也反映在品牌自身的焦虑上。无论是盯着家庭用户的大空间舒适派,还是主打极客智能的科技党,抑或粉丝粘性极高的传统越野队,最后拼的都是“用户理解力”和产品真实力。大家不是只靠广告、噱头砸出来的,真有用才有人坚持买单。现在谁还把买车当成老三样——动力外表省油?都是全家出行,该玩玩儿、该秀秀、该刷存在感就得有一套。
话说回来,大型SUV市场的天平其实挺敏感,也许今儿新能源独领风骚,明儿某个技术突破,市场风向又来一拨新变数。那“净说不练”的新能源黑科技是个啥劲头?高端品牌想拼命往上爬,可大众市场买不买账还两说。也许有天燃油车真退到幕后成“文物”,也未可知。
拆开来看如今榜单,最扎眼的莫过于智能化+新能源的双重驱动。问界和理想的霸榜不是偶然,通过软硬件一体化、全场景互联,既圈新用户,也让老用户难逃“再升级”的诱惑。友商拼地板价也没得太多好果子吃,用户口味早就不止是要动力,舒适智能才更香。
说下来,这场“车海争霸赛”其实本质上反映出一个规律:车市就像朋友圈,大家忙着卷、学着变,谁能抓住人性与技术的平衡点才能赢下下一轮。今天你追我赶,明天说不定新秀又逆袭。大浪淘沙,从来没有“永恒神车”。这就是个世道,不相信?时间会给你答案。你说,下一个月,是谁要打破这个局面?
你怎么看现在大型SUV的智能化“内卷”?会不会某天,传统燃油车还杀回来,或豪华小众反攻?留言区见,咱唠唠!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