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天真地以为,只有在股市跌到只剩裤衩那一刻,我才能体会“肉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没想到后来发现,中国人的灵魂早就不在路上了——而是堵在了车展门口。什么?你问哪儿的车展?当然是传奇的成都车展,这个能把一年新车得瑟九个月的地方,才是真正实现了“中国速度”:今年刚烧完的烤鱼,明年就能成汽车味儿。之前总有人说,成都是西南门户,是中国的休闲之都,但我看,这场车展才是真正的全民疗养胜地。毕竟在车展的空气中,呼吸一口,都能给你补几个季度的汽车工业GDP。
照理说,看惯了SUV和微型电车排队“排队等上牌照”(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内卷),你早就该对汽车这个物种失去新鲜感了。可是偏偏每次车企发布会,媒体都像等着领取结婚证的老龄网红一样,生怕错过了“时代送饭”。没办法,毕竟现在的企业,活得像考公学生,为了出头,什么都TM敢试一试。奥迪也不例外,人家不愧是德系老钱,花活不仅多,而且舍得砸。你让奔驰和宝马看看,E5 Sportback都出来了,你们还在研究“怎么把车漆做得更闪”呢?膝盖早被卷没了,还好车灯还能发光。
说到奥迪E5 Sportback这个新晋“纯电小公主”,我唯一的疑问就是,这车到底得多努力,才能在各路国产新能源的电量焦虑里,活成一只毫无负担的白天鹅?讲真,现在谁还敢大声跟人吹牛自己开的车省油、没电池焦虑啊?不怕被楼下送快递的问一句,“哥,换电源试试?”你看那些号称续航无敌的新能源,通常的下场都是,冬天续航砍成俩小短腿,夏天掉电比初恋消失还快。奥迪倒好,干脆直接拉高预期,宣称自己能跑623、773甚至647公里,活像朋友圈卖保险的,动不动就是“只要1888,保障无忧到天荒”。
光听这些数据,按照以往国产新势力那拔凉拔凉的尿性,我是信不过的。但奥迪好歹老牌大厂,坑人的花样也更高级,起码比某些三四线品牌“造假续航”来得有文化。它那主动式空气悬架、CDC连续可变减振啥的,你可以理解为,人家是给你准备了自适应的“道路按摩师”,再颠簸的路,坐着也能像在小区打太极,优雅到极点。说要优雅,设计也顺便优雅了一把。你看,那优美的车身曲线——4881毫米长,1960毫米宽,1479毫米高,轴距还懒洋洋伸展到2950毫米,真像深夜点了双份火锅的成都人,既要身材婀娜,又要肚皮充实。你管它叫中型车人家不急,我倒觉得它更像一只伪装成天鹅的麻雀,谁用谁知道。
外观这事儿,厂家历来当神器,设计师一年一换头衔,创意每天都说“突破自我”。奥迪E5 Sportback也是,搞了个全新的“封闭式前脸+环形边框”,反正只要不是老款套新壳,就是主打一个时髦。大灯组和格栅还专门嵌了个能发光的LOGO——意思是“看吧,大牌子也能会发光”。这年头连LOGO都要打夜工赚钱,看来行业确实难混啊。电子外后视镜可以选配,有没有用先别说,起码车主发个抖音带货时会显得特前卫。老司机见了这配置,心中只有一句话:“新技术又来了,师傅都不带用的那种。”
讲讲内饰,车里什么贯通全连屏、软包材料,说的比夹层牛皮还顺滑,你真坐进去反而分不清自己是司机、乘客还是已经升级成“智能AI设备管理员”。以前买车图个什么?铁壳子多一嘴安全感而已,现在买车你得琢磨:“我这屏能不能打王者?”“要不用下单鸳鸯火锅?”软包摸着挺舒服,但是别多想,这年头软只有用在中控台和演讲稿上才安全,其他领域——你懂的,硬着头皮活下去吧。
动力没得说,这种事在中国能上新闻的,只剩“带劲”二字。单电机、双电机,马力从299到787跳得比LPDR内存还欢。对普通人来说差别咱也没法体现出来,反正到头来堵在三环路上,谁都只配踩三分钟油门,剩下时间用来憋尿。偶尔想开快点吧,立马电子警察提醒你“限速60,不服报警”。动力是有了,脾气没用上,属于大炮打蚊子的常态。其实也不怪厂家,毕竟男人堆里抢饭碗,技术参数早就成了压桌脚的砖头,销量才是王道。
价格这东西啊,最能体现人和人的命不一样。预售价23.59-31.99万元,说便宜是侮辱奥迪,说贵分分钟有国产新势力跳出来怼人家“割韭菜”。消费者大多属于刺猬和刺客混合体,懂装懂,不懂硬装懂。对普通韭菜来说,这个价格下手都有点踩钢丝的刺激。你要说花三十万买个奥迪,不行!得买奥迪“电的”。但是要我说,三十万买个能发光LOGO的,图啥?晚上回家省手电?
当然,买不买和看不看奥迪E5,其实区别不大。反正中国消费者最大的本事就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等9月16日上市那天,你别说成都5万人涌进展台,恐怕楼下保安大哥都得琢磨要不要换电车去了。是啊,整个行业都在电池和代码上较劲。原来以为买车就是个代步,现在好了,电动车越做越像格斗游戏,续航、动力、配置各显神通,在水泥丛林里比谁能扛到地球最后一小时,简直就是新时代的“幸存者模式”——谁赢了谁先付新能源专项基金。
讲真,国产新能源汽车把价格打下来那一刻,我以为德国车企要变德国糕点,砍下来一块少一块。但奥迪还是硬撑着上新,靠合作,靠情怀,靠中产阶级仅余的那点面子生存。你以为那些“德味”和“奥迪味”还能撑几年?要我说,能撑到自己的车标能当夜店灯牌才叫真本事。反正新款一出,朋友圈又多了几张“半夜摸车,假装酷炫”的自拍照。看见没,电车不是买给自己开的,是用来发票圈证明自己没落伍的。
其实这年头的“新车上市”就像饭馆换菜单,主菜还是那个主菜,基本靠配图撑场。各家发布会争奇斗艳,台上美女台下汉子,车没热,舞台先辣眼睛。以前说买车决定你在小区的社会地位,现在买车决定你朋友圈有没有滤镜。至于配置有多牛、动力有多猛,只有在堵车拧开空调那刻,才知道全是浮云。哥们,油电混合还看得懂,纯电时代拼的是谁更会吹。新势力喊着“技术无极限”,老字号则憋出“豪华”的腔调,最后所有人都堵在同一个充电桩前重复:人生如车,算计到头一场空。
车展每年办一次,奥迪E5每年也许就上市一次,但焦虑是一辆接一辆,堵得让人怀疑生活是不是应该有个快充口。路上越来越多的智能车,乘客越来越像智能交通的试验品。数据滚滚,参数一堆,人们却越来越怕自己哪天变成一块废旧电池,被社会送进回收箱。每款车都高喊“智能科技”,其实用户想要的无非是:别在深夜滴声一响电量低、别在高速路上看见电表比油价跳得快、别微信刚发完就得找车位熬夜抢充电桩。
有时候我怀疑,车企们到底是怕人类不进化,还是怕自己被时代抛下?但有一点我是相信的——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每一个在成都车展门口流汗的人,心里装的其实还是那个初中同桌的八音盒小愿望:“有一天,老子也能买个奥迪。”至于是油还是电,全看微信限额多少。真要说谁是赢家?嗯,朋友圈和快递小哥,谁也别笑谁。
写到这也没啥可总结的。9月16日新奥迪上市那天,我建议成都烤鱼摊老板赶紧备好夜宵。因为一个能发光的奥迪LOGO,就是新一轮消费主义夜宵的号角。吃饱再去看车,铁定不饿着肚皮焦虑。至于买不买?只要广告做得好,9月16日后,你绝对能在三环路上,再见到一辆插着“你懂的”标签的奥迪E5,放心堵,我就愿意陪你一起堵到天荒地老。
毕竟,能在五万人一起堵车的成都,早已是人间天堂了。至于开不开心,呵呵,一台会发光的奥迪告诉你:没关系,反正大家都在“发光”。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