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实测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205公里,凭借技术优势冲击中国电池领跑地位 中国企业能否在创新浪潮中保持领先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最近在行业里,有个数据挺搞笑的。梅赛德斯-奔驰刚刚测试了一下它的固态电池,说实话,这个事听起来挺像科幻大片:1205公里的续航,还是在不借助加速电门的情况下测试的(估算,不一定准,但基本感觉靠谱)。我那个朋友销售小哥跟我说,你知道龙头的那台新能源吧?卖的超快,但续航还不足1000公里。我心里暗想,这次奔驰是不是把行业的蛋糕再切大了一块。

试想一下,奔驰这个续航达1200多公里的数字,和我们平常用的两三年换一辆学生二手车的样本少(估算:我自己简单算的,可能偏差)相比,要强太多了。其实这也挺奇怪的,大家都知道,电池性能跟车皮重、空气阻力、驱动效率相关,特别是一台车跑了那么远,要不是自己设计的车重还能轻一点,否则,能不能扯到1200公里还要打个问号。

奔驰实测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205公里,凭借技术优势冲击中国电池领跑地位 中国企业能否在创新浪潮中保持领先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在想,这次奔驰强调的技术到底有多大硬实力? 是真突破还是炫技?最近我翻了下笔记,发现事儿挺复杂。原来固态电池这个词,大家都听得耳朵都起茧了,但实际上,它就是把液态电解液换成固体材料。简单点说,就像把平时喝汤用的一碗清汤,换成了硬块的鸡肉块,安全性高,理论上能装得更满,也不怕漏。

这玩意儿能不能比传统锂电池更省电?我估算了一下:按平时百公里20度电(体感状态,样本少,没有每个车型都比),1200公里得用24度电(估算)。如果固态电池能性能达标,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中科院的测算,号称能支撑续航过千),那么这个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可让人疑惑的是,欧洲那帮老牌车企(这段先按下不表),玩得确实凶,QuantumScape、Solid Power啥的,都是科班出身的背景牌手。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也布局很快,宁德时代把氧化物路线搞得像拿快递一样快,我搞了个半固态试验车,结果比我预料中还快。你想,技术成熟后,成本是不是会降?我看,把固态电池放在奔驰自己生产的骄傲上去跑,续航还能不突飞猛进?

奔驰实测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205公里,凭借技术优势冲击中国电池领跑地位 中国企业能否在创新浪潮中保持领先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驾

对了,有个疑问:为什么大家都说只有跟厂家车配合,才能跑到那么远?我猜测是,因为电池跟其他部件的匹配可以省点电,其实车子里哪个部件阻力大其实也很关键。轮胎、底盘设计,除了电池,就看整体空气动力学了。

不过一想,奔驰这吹牛还真不少。之前人家还吹自己在智能驾驶上领先,结果呢?不过是把摄像头和神经网络拼一拼罢了,真有多硬核。我一直觉得,技术这个东西真拼不过市场接受度——爆发点在哪?价格在哪?拿个合理点的价格来,一年能卖出去多少,那才是真正的硬核。

说到价格(这段先按住)——你们觉得,固态电池要是真到量产,价格是否会跟传统锂电池差不多?我个人觉得,没那么快。毕竟研发成本高,材料还在突破阶段,成本能不能说平价那只能靠规模效率干活。

我突然想到一个事:华为是不是也在搞自己的固态?他们的3000公里续航的车呢?多Cool啊。可是时间一长,技术没跑赢,还是在吹牛逼。年轻时喜欢吹,成熟后就懂得检验。你们觉得,真正能敢拿出手的厂家,是不是都得有点真本事去支撑这数字?

奔驰实测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205公里,凭借技术优势冲击中国电池领跑地位 中国企业能否在创新浪潮中保持领先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驾

对了,奔驰这次不是在吹牛吧?我觉得官方大吹特吹,可能是想炸锅,吸引眼球。其实这也是行业的竞争策略——谁先把硬核数据给出来,谁就占先机。不然大部分车型,续航数字都是估算/样本有限。

我问你们,你们觉得,固态电池的安全和成本,是不是都还在说服阶段?我个人:安全性基本能比液态电池高一截,但成本什么时候能跟市场接受?这个还真不好说。或者,大家更关心用料价格——如果能用得住,价格还合理,销量自然蹭蹭涨。

也有人说,这次固态突破,除了技术之外,是不是更像区域性竞争——比如德国或日本的企业,靠资金和技术领先,能把产品打得更成熟?但中国这边新势力,在政策驱动和产业配合下,也不惧。现在中国车企,安排多条技术路线,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轮番上阵,目标都是省电、安全、便宜。

奔驰实测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205公里,凭借技术优势冲击中国电池领跑地位 中国企业能否在创新浪潮中保持领先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驾

可我有个疑问:这场技术比拼,最后赢家会是谁?我猜——不仅是技术拼的,还要看成本和量产两个字。某国产电池从产能到成本,缩短到几个月,市场就会仰望。

说得乱了点,节奏也跑偏了。倒是想问,未来你们觉得,除了固态,还有哪些技术会成为突破点?或者像我一样,吃瓜吃到最后只叹一句:车子跑的距离,和我们每天走的距离一样,都在追求那点真材实料的东西。

(这段留空,点到为止)——到底还要多久能看到大规模量产?我还挺疑惑的。你们觉得,中国的固态电池能抢先哥们一把吗?还是说,还是得靠早起的鸟儿?

奔驰实测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205公里,凭借技术优势冲击中国电池领跑地位 中国企业能否在创新浪潮中保持领先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有驾

最后:一块车门板里面的电池,用老旧的锂电池和固态电池,开起来漂亮不?哪个更嫌麻烦?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竞争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