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屠夫杀回中高端 小鹏的镰刀到底快不快?

2025年5月21日,小鹏汽车交出一季度营收158.1亿元、亏损收窄至6.6亿的财报,销量同比翻两倍。

靠11.98万起售的MONA M03和20万级P7+两款“价格屠夫”,小鹏从ICU爬回赛道,转头却宣布要杀回30万以上市场。

价格屠夫杀回中高端 小鹏的镰刀到底快不快?-有驾

这波操作像极了“叫花子捡到金饭碗——吃饱了就想挑食”。

11万电车救活一家车企 这事只有小鹏干成了

一季度小鹏MONA M03月销1.5万台,P7+月均8000台,两款车贡献超六成销量。这个成绩放在三年前能吹上天,但在2025年只能算及格线。

价格屠夫杀回中高端 小鹏的镰刀到底快不快?-有驾

去年初小鹏门店冷清到“销售比顾客多”,MONA M03发布时内部骂声一片,觉得卖11万是“自毁长城”。

结果现实打脸: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三个月干成销冠。

砍SKU比砍价更狠 小鹏终于学会做减法

老款G9曾因20多种配置组合把消费者逼疯,销售自己都分不清版本差异。今年新G6、G9直接砍到3个SKU,这招堪比“快刀斩乱麻——干净利索”。

价格屠夫杀回中高端 小鹏的镰刀到底快不快?-有驾

以前研发部门说了算,现在产品经理坐主位,何小鹏带着产品负责人开发布会的画面,证明小鹏终于明白“造车不是做数学题”。

技术比车更赚钱 小鹏藏着摇钱树

一季度小鹏收大众14.4亿技术服务费,利润率66.4%,比卖车多赚三倍。

这相当于厨子卖菜谱比炒菜更来钱。

自动驾驶、AI底盘这些技术储备,正在变成真金白银。

隔壁零跑卖8.7万辆车才赚100亿,小鹏卖10万辆车能收175亿,秘密全在技术账本里。

日系车反手一刀 MONA的好日子不多了

4月底东风日产N7定价11.99万起,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刀尖直指MONA M03。

价格屠夫杀回中高端 小鹏的镰刀到底快不快?-有驾

这款车空间更大、座椅更软,摆明要抢“性价比之王”的帽子。小鹏销售坦言:“现在进店的客人,十个里有三个问N7”。当年MONA靠价格偷袭成功,如今别人用同样招数打回来,小鹏的护城河还没挖深就被填平。

30万轿跑能救场?老车主说了大实话

何小鹏高调预热新款P7,放话要冲30万轿跑市场。

价格屠夫杀回中高端 小鹏的镰刀到底快不快?-有驾

评论区却有老车主泼冷水:“我的2022款P7续航打七折,二手贩子只给8万”。初代P7两年卖10万台的辉煌,建立在“智能轿跑无对手”的年代。

如今极氪007、智界S7扎堆围剿,小鹏想靠情怀杀回高端,难度堪比“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增程车压轴登场 小鹏要革自己的命?

四季度将推的增程车型,暴露小鹏最大焦虑:纯电市场卷不动了。

价格屠夫杀回中高端 小鹏的镰刀到底快不快?-有驾

理想靠增程拿下35万市场,问界用增程干翻BBA,小鹏现在入场像极了“赶集忘带秤——临时抓瞎”。

但何小鹏坚信:“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图灵芯片=王炸”。

问题是消费者买增程车只为续航焦虑,谁关心底盘有没有AI?

何小鹏的逆袭剧本 抄了雷军作业

从砍SKU到强推技术变现,小鹏这波操作神似2016年的小米。

当年雷军砍掉红米Note混乱的型号,All in全面屏;现在何小鹏砍掉G9花哨配置,All in智能化。

价格屠夫杀回中高端 小鹏的镰刀到底快不快?-有驾

区别在于小米有生态链撑腰,小鹏只有大众给的技术费续命。

何小鹏说“要用合适的方法走出mission impossible”,听着热血,细想却是“瘸子追贼——越追越远”。

价格屠夫杀回中高端 小鹏的镰刀到底快不快?-有驾

小鹏这手“低端养家、高端翻盘”的牌局,到底是绝地反击还是自嗨游戏?看客们不妨盯着两个信号:G7上市能否重现P7神话,增程车发布会不会被华为问界截胡。

如果四季度真能盈利,何小鹏就是当代车圈韩信;要是销量再滑坡,这故事就成了“孔明借东风——全靠天气吃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