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卖爆了。
理想L系列月销动辄三四万,问界M7、M9紧随其后,连一向主打纯电的小鹏G9用户社区里,都在热议“要是出增程版,立马换车”。三年前被群嘲“技术落后”的增程路线,如今成了高端家用SUV市场的顶流。可热闹背后,争议也炸了锅:“开着像拖拉机”“油耗比油车还高”“半吊子技术,纯电纯油它不香吗?” 各种声音满天飞。那增程车,到底是真香还是智商税?我跟几位开了3年以上的老车主聊了聊,又亲自试驾对比了几款主流车型,今天把实话摊开说。
增程的本质:电车的壳,油车的“心脏备份”
先说清楚,增程车不是混动,更不是油车。它的驱动方式永远是电机,油只是用来发电。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自带充电宝的纯电车”。电池有电,安静丝滑,和特斯拉、比亚迪一个样;电池没电,发动机启动发电,车照样跑,但体验就变了。
我在试驾一辆主流增程SUV时深有体会:市区通勤,每天充电,一周只加一次油,电费算下来一公里不到1毛钱,静谧性、加速感完胜同级油车。但一旦跑长途,电量耗尽,发动机开始“烧油发电”,那种“嗡嗡”的噪音从车底传来,虽然不至于破音,但和纯电时的“图书馆级”安静比,落差感确实明显。一位开了两年的理想ONE车主告诉我:“城市用电是女王,亏电跑高速是厨娘,声音大点,但至少不趴窝。”
这其实就引出了第一个关键点:增程的优势,不在“省油”,而在“无焦虑”。
争议背后:为什么有人骂“增程是智商税”?
我翻了上百条车主真实反馈,骂得最狠的集中在三点:噪音、油耗、结构复杂。
“一亏电,发动机吼得比油车还响”
这话不假。因为增程器的发动机不是为驱动调校的,而是为高效发电设计的。它往往工作在高转速区间,NVH(噪音振动)控制难度大。我在试驾某款增程车时,特意把电量耗到20%以下,发动机介入瞬间,车内的安静氛围确实被打破,尤其是后排乘客能明显感知到“有东西在转”。但对比同级别油车高速巡航,增程车的发动机噪音更多是“高频嗡鸣”,油车则是“低频轰鸣”,主观感受上,前者更“烦”,后者更“沉”。
“说省油,结果高速油耗比油车还高”
这是个典型的误解。增程车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确实不会比同级别高效油车低,甚至略高。因为它本质上是“油→电→动力”的二次转换,有能量损耗。但问题在于:你真的会一直亏电跑吗?
真正省油的增程车主,都是“有家充桩+日常用电”的。他们一年可能只跑几次长途,大部分时间用电,综合成本远低于油车。而那些天天亏电、抱怨油耗高的,往往是没有充电条件,把增程当油车开——那当然不划算。增程不是让你天天烧油的,而是让你在“必须烧油”的时候,还能保持电驱体验。
“结构复杂,修车贵”
没错,增程车有电池、电机、电控、发动机、增程器五大系统,比纯电和纯油都复杂。理论上故障点多。但现实是,主流车企的增程系统已经高度集成,可靠性在提升。我采访的一位维修技师说:“现在增程车出问题,80%是软件标定或小电控故障,大件反而稳定。” 真要修,成本是高点,但“开十年不出大问题”的车主也大有人在。
谁适合买增程?两个“硬门槛”
聊了这么多,结论来了:增程车不是人人适合,但对特定人群,它是目前最优解。
门槛一:你得有家充桩,或者能方便充电
这听起来反常识,但真正用得爽的增程车主,几乎都有私人充电桩。为什么?因为只有能日常充电,你才能享受“城市用电0油耗+长途无焦虑”的双重红利。否则,你就是一辆“贵价油车”,还多了电驱系统的维护成本。
一位深圳的问界M5车主跟我说:“我装了家充,每天晚上充电,白天通勤、接送孩子全用电,一个月电费不到200块。周末跑个长途,加次油,续航1000公里,说走就走。这才是增程该有的打开方式。”
门槛二:你得“舍得用油”,心态要稳
这是心理门槛。电一公里1毛,油一公里6毛,差5倍。你要是抱着“永远用电省钱”的心态,那增程会让你崩溃。增程的逻辑是:用电是常态,用油是兜底。 你得接受“偶尔加油不心疼”的现实。
我朋友就踩过这个坑。他买增程是为了“不充电也能跑”,结果一上高速,油耗6.8L/100km,他立马心态崩了:“这还不如我原来的雅阁!” 但其实,他忘了自己没充电,全程靠油发电,这油耗已经算不错了。不是车的问题,是预期错了。
横向对比:增程 vs 插混 vs 纯电,谁更香?
我们拉三款主流车型对比:理想L7(增程)、比亚迪唐DM-p(插混)、特斯拉Model Y(纯电)。
维度 理想L7(增程) 比亚迪唐DM-p(插混) 特斯拉Model Y(纯电)
城市通勤成本 极低(用电) 低(用电+短途用油) 极低(用电)
长途续航焦虑 无(加油即走) 无(加油即走) 有(依赖充电桩)
高速油耗/电耗 亏电油耗约7L/100km 综合油耗约8L/100km 高速电耗约18kWh/100km
驾驶平顺性 全程电驱,平顺 有发动机直驱,切换时有顿挫 纯电,极致平顺
NVH静谧性 用电时极佳,亏电时下降 有发动机介入,噪音明显 全程安静
适用场景 有家充+常跑长途 有家充+城市为主 有家充+活动半径小
我的结论:
如果你有家充+经常跑长途,增程是最佳选择,兼顾了电车体验和油车便利。
如果你有家充+主要城市通勤,纯电更纯粹、成本更低。
如果你没家充,又想省油,插混可能是更务实的选择,因为它对充电依赖更低。
增程的未来:是过渡,还是长期共存?
有人说增程是“技术过渡”,等电池技术和充电网络成熟了,它就会被淘汰。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
目前,中国私人充电桩安装率不到30%,还有大量小区无法安装。而高速公路充电高峰期排队2小时,也不是新闻。在这种现实下,增程提供的“无焦虑出行”,是刚需。
而且,增程技术本身也在进化。新一代增程器热效率突破45%,NVH控制更好,甚至有“可变压缩比”技术,让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高效区间。它不是落后,而是“务实”的技术路线。
未来,我判断:纯电、增程、插混会长期共存。纯电是理想,增程是妥协中的最优解,插混是低成本选择。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不适合。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增程车,不是智商税,但也绝非“万能神车”。它适合那些“既要又要”的人:既要电车的安静平顺,又要油车的说走就走;既要日常低成本,又不想为充电焦虑。
但前提是:你得有充电条件,还得心态放平。别指望它永远省钱,也别拿它的亏电油耗去和油车比。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增程车值得投入吗?
我的答案是:如果你符合那两个“硬门槛”,它不仅值得,而且可能是当下最适合家用的出行方案。
但它不是技术的终点,而是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点。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呢?
你开的是增程车吗?体验如何?
如果你没装家充,你会考虑增程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经历,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上次试驾回来,我老婆问我“这车是不是比油车省”,我说“看你怎么用”。她回了句:“省不省不重要,关键是,它让你不着急。” 这话,我记住了。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