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关注汽车和股市的朋友可能都对赛力斯这家公司的股价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
明明新车卖得红红火火,市场上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可股价却像是坐上了过山车,刚刚冲上一个新高点,转眼就掉头向下,让不少人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的。
很多人都在问,这是怎么了?
是不是这波热度过去了,行情就要结束了?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盯着股价的红红绿绿,得往深处看,看看这家公司到底在做什么,市场的热度究竟来自哪里。
咱们先从一件最近发生的新鲜事说起。
9月8号,在重庆的赛力斯超级工厂里,举办了一场非常特别的交车仪式。
主角是问界M9纯电版的首批车主。
说它特别,是因为这和我们平时在4S店里看到的交车仪式完全不一样。
一般的交车,无非是销售顾问讲几句祝福的话,车主拉开蒙在车上的红布,合影留念,然后开着新车回家。
但赛力斯这次,直接把车主请进了生产汽车的“老家”——那个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非常高的超级工厂。
更厉害的是,给车主们亲手递上车钥匙的,是赛力斯集团的董事长张兴海。
这还只是场面上的事,真正核心的部分在于,车主在拿到车之前,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身份:“终极检验员”。
他们不仅参观了整个工厂,亲眼看到了自己的爱车是如何从一堆零件组装成型的,还要亲自参与到车辆出厂前的最后一道质检环节。
这个环节可不是走过场,而是真刀真枪地测试。
比如,自动紧急刹车(AEB)功能到底好不好用?
别听广告怎么说,直接把车开到专业的测试场地上,前面摆上模拟的障碍物,让车主自己来试试,看看车辆能不能在关键时刻刹住。
还有,车辆的防水性能怎么样?
也别光看宣传册上的数据,直接开进专门的涉水路段,亲身感受一下。
只有当车主对车辆的各项性能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检验,并且点头表示满意之后,这辆车才算真正完成了交付。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底牌全部亮给消费者看。
它背后传递出的是一种极强的自信。
一家车企敢让用户在提车前用最挑剔的眼光去检验自己的产品,说明它对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生产品质有着十足的把握。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亲身参与和眼见为实的体验,建立起来的信任感,是任何华丽的广告宣传都无法替代的。
这也从侧面回答了许多人对于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核心疑问:卖这么贵,质量到底过不过关?
赛力斯的回答很直接:你别听我说,你自己来试,试到你放心为止。
当然,光有姿态是不够的,市场最终还是要看实打实的销量。
从这方面看,问界系列的表现确实非常抢眼。
被很多人称为“科技车皇”的问界M9,上市以来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了8万辆,在40万元以上级别的SUV市场里,一直占据着销量冠军的位置。
而这次交付的M9纯电版,市场热度更是惊人,在宣布上市后的短短24小时内,就收到了超过1万台的确认订单,也就是那种交了定金不能退的订单。
这个速度意味着,平均不到9秒钟,就有一位消费者下定决心,要为这款车支付几十万元。
比销售火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交付速度。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新车上市后用户等上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才能提到车,是很常见的情况。
但问界M9纯电版,从上市到开始向用户交付,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这种效率,体现了赛力斯和华为深度合作之后,在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和产能提升方面强大的整合能力。
这不仅仅是卖出去了多少辆车,更是向外界展示了中国高端制造业如今已经达到的水准。
了解了这些火热的基本面情况,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股价的波动,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为什么在公司一片向好的时候,股价反而会下跌呢?
在资本市场里,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文章的原作者就提到了自己去年的一个惨痛教训,当时也是在新车发布、利好消息不断的背景下,股价在突破一个高点后突然连续下跌,他因为害怕而卖掉了手里的股票。
结果,他刚卖掉,股价就一路高歌猛进,让他错过了后面最大的一段涨幅。
现在的情况,和去年何其相似。
在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即将发布新版本、M9纯电版开始大批量交付、新款M7也在加紧生产、公司手握历史上最多订单等一系列利好消息的簇拥下,股价却刻意地回调。
在很多有经验的投资者看来,这很可能是一种“洗盘”行为。
就像一辆准备上高速的公交车,在加速前先来几脚急刹车,把那些没站稳的乘客给“晃”下去,减轻后续拉升的阻力。
因为当所有人都看好,都挤在车上的时候,车反而跑不快了。
只有在市场出现分歧,一部分人感到恐慌并选择离场时,主力资金才能更好地完成布局。
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在公司基本面即将迎来一次跨越式提升的前夜,股价的回调空间可能并不会很大。
相反,这更像是在为下一波上涨积蓄力量。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层,去看一看公司的财务数据,或许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
在赛力斯的财报里,有一项关于和华为子公司“引望科技”的“关联交易”数据,这里面隐藏着重要的信息。
简单来说,这个“关联交易额”就是赛力斯生产问界汽车,需要付给华为的技术授权费、零部件采购费等。
所以,这个金额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出问界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预期。
根据半年报,上半年赛力斯和引望的关联交易额是56亿元,对应的是上半年交付了超过14.7万辆问界汽车。
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平均每辆车需要支付给华为的费用大约是3.81万元。
然而,在同一份报告中,两家公司预计全年的关联交易总额将达到惊人的220亿元。
上半年用掉了56亿,意味着下半年将产生高达164亿元的交易额。
164亿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我们还按照上半年每辆车3.81万元的成本来计算,这笔钱足以支撑生产大约43万辆汽车。
下半年短短几个月交付43万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产能远远跟不上。
那么,这笔巨额的预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市场上有一种非常合乎逻辑的推测认为,这164亿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赛力斯提前向华为支付的“预付款”,用来锁定明年第一季度生产所需要的核心零部件。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它至少说明了两点。
第一,公司管理层对下半年乃至明年初的市场行情抱有极大的信心,才会敢于提前用真金白银锁定如此大规模的物料。
第二,从财务操作上看,将一部分明年的成本提前到今年来支付,那么到了明年一季度,当这些车辆大规模交付产生巨额营收的时候,账面上的成本就会显得相对较低,最终呈现出来的业绩报告将会非常亮眼。
这种提前布局,无疑是在为未来更大的发展做准备。
综合来看,无论是那场充满自信的工厂交付仪式,还是持续火爆的市场销售数据,亦或是股价波动背后可能的市场逻辑和财报里隐藏的乐观预期,似乎都在指向同一个结论:赛力斯这艘大船,虽然在航行中遇到了一些风浪,但它的引擎依然强劲,航向也十分明确。
对于那些认为其周线级别行情已经结束的观点,或许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