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Q2营收302亿元,连续11个季度盈利——这个数字一出来,不少人都松了口气。在新能源车“烧钱换市场”成常态的当下,能持续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理想,是唯一一个连续11个季度都赚钱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开挂”?但更让人意外的是,就在财报发布后,理想对第三季度的交付量指引却直接“砍半”:9万到9.5万辆,同比下滑超三成。一边是稳如老狗的盈利能力,一边是近乎腰斩的销量预期,这反差,像不像一个学霸突然说“下回考试我可能不及格”?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信号?我最近深度试驾了理想刚上市的家庭六座纯电SUV理想i8,又跟几位老车主聊了聊,再加上对财报和战略调整的解读,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清楚:理想,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盈利≠高枕无忧:理想的钱是怎么赚的?
先说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理想总收入302亿元,同比下降4.5%,但净利润11亿元,连续11个季度盈利,经营利润更是同比暴涨76.7%。这说明什么?理想不是靠销量猛增赚钱,而是靠“抠门”和“高效”赚钱。
我试驾i8时就发现,它的内饰设计延续了L9的“极简豪华”风格——没有花里胡哨的按钮,一块大屏搞定所有。但细节上,理想把成本控制玩到了极致。比如座椅的皮质,不是全车真皮,而是关键接触面用高档Nappa皮,其他区域用环保合成材料。你坐上去感觉一样高级,但成本低了15%以上。这叫“感知价值最大化”,也是理想毛利率能稳定在19.4%的关键。
再看交付量,二季度11.1万辆,同比增长2.3%。说明市场基本盘还在,但增长乏力。而自由现金流亏损38亿元,比去年同期翻倍——钱花哪儿了?研发和产能扩张。i8的纯电平台、800V高压快充、智能驾驶系统,哪样不是烧钱的主?
三季度为何“自降身价”?李想说:“对手出两张牌,我们只出一张”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三季度的交付指引:9万-9.5万辆,同比下滑近四成。有车友在评论区问我:“是不是i8卖不动了?”还真不是。
我跟一位刚提i8的用户老张聊过。他原本是燃油SUV车主,换i8是因为“老婆嫌油车吵,孩子嫌没冰箱”。结果提车一个月,他总结:“冰箱是真的香,但充电焦虑也真存在。”他住的小区充电桩紧张,周末还得抢桩,这让他有点后悔没选增程。
这其实点出了理想当前的困境:从增程王者转型纯电,用户习惯需要时间适应。而对手呢?比亚迪、小鹏、蔚来都在疯狂推新车型,打价格战、拼智驾、卷服务。李想在财报会上那句“我们出一次牌,同行出两次牌”,说的就是这个。
所以,三季度的保守指引,不是信心不足,而是战略调整的缓冲期。理想要趁这个“低谷”,把三件事干扎实。
战略调整三板斧:爆款、快迭代、接地气
第一,回归“单品爆款”逻辑。i8目前只推一个顶配版,没有“乞丐版”“中配版”让用户纠结。这像极了当年的理想ONE——少即是多,聚焦极致体验。我试驾的i8 Max版,双电机四驱,零百4.2秒,CLTC续航750公里,空气悬架+CDC,配置拉满。你不需要研究参数,闭眼买顶配就行。这种策略,能降低用户决策成本,提升转化率。
第二,加快产品迭代。李想说,到2026年,理想要在产品力和AI能力上超越2022年L9发布时的高度。这意味着什么?明年可能就会看到全新平台、更先进的智驾系统。我试驾时注意到,i8的NOA(导航辅助驾驶)已经能在城市快速路自动变道、避让大车,但还不够“老司机”。理想要的,是让系统真正“懂路况、懂人性”。
第三,营销更接地气。以前理想靠口碑传播,“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在不行了。马东辉推动的销售体系重组,核心是“扁平化+一线效率”。比如新推的“繁星店”,面积小、成本低,能快速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我朋友在洛阳试驾完i6(即将上市的五座纯电SUV),说销售顾问比以前热情多了,还主动帮他算充电成本,“不像以前光讲情怀”。
i8 vs 竞品:谁更适合家庭用户?
我们拿i8跟两位“老对手”比一比:问界M8和蔚来ES8。
维度 理想i8 问界M8 蔚来ES8
座椅布局 6座(2+2+2) 6座/7座可选 6座/7座可选
续航(CLTC) 750km 650km(纯电版) 725km
智能座舱 双高通8295,四音区识别 鸿蒙座舱,生态联动强 NOMI语音,交互拟人化
智能驾驶 理想AD Max(城市NOA) 华为ADS 3.0 NIO Aquila超感系统
家庭配置 后排冰箱、小桌板、座椅按摩 后排娱乐屏、零重力座椅 座椅通风加热、香氛系统
i8的优势在哪? 一是空间利用率。第二排独立座椅+过道,进出第三排比ES8方便太多。二是家庭场景配置。冰箱、小桌板、儿童安全提醒,都是“带娃神器”。三是价格——起售价42.98万,比ES8便宜近10万。
但短板也明显:品牌服务不如蔚来,智驾能力弱于华为。一位从蔚来换到i8的车主说:“服务没以前贴心了,但用车成本低了,值。”
五座i6来了,理想要“最好开的车”?
9月,理想要推五座纯电SUV i6。李想亲口说:“这是理想最好开的一款车。”这话分量不轻。i6定位更年轻,主打操控和驾驶乐趣。我提前试驾了工程车,底盘调校明显更运动,转向精准,过弯侧倾小。不像i8那么“奶爸”,i6更像是“青年才俊”。
而且i6会是理想首款搭载全新智能驾驶平台的车型,城市NOA覆盖率预计提升到90%以上。这意味着,从i6开始,理想的“智能化”要从“够用”迈向“好用”。
写在最后:理想还能“理想”多久?
理想Q2的财报,像一杯温水——不烫手,也不凉心。它证明了理想有赚钱的能力,但也暴露了转型纯电的阵痛。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
面对比亚迪、华为的围攻,理想靠“家庭用户”这口井,还能挖多久?
纯电i8和增程L系列,未来谁才是主力?
李想说“要超越2022年的自己”,你觉得2026年理想能实现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挑几个问题,下期专门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我试驾i8时,后排小孩用小桌板吃薯片,掉了一地渣。清洁时发现地毯是特殊防污材质,一擦就净——这种细节,才是理想真正“懂家庭”的地方。买车,不就图个省心吗?
理性消费,安全驾驶。我是车宇世界的老张,咱们下期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