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领克900以史上最强领克的姿态横空出世,这款被网友戏称为中国版揽胜的旗舰车型,从预售价格33万起,到正式上市限时价格下探至28.99万起。
上市一小时大定破万的成绩刷爆社交平台。不仅杀入理想L9、深蓝S09、问界M9的腹地。甚至就连围观的同门兄弟都挨了一刀,也难怪首批领克09老车主却集体破防。此刻领克是否抛弃09的疑问都显得多余。
那么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领克09。这款曾经号称30万级最强SUV的旗舰车型,如今在自家兄弟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夹击下,何以显得如此尴尬而落寞。
领克09的未老先衰
领克09引以为傲的SPA架构,在短短两年内就遭遇了技术性贬值。这款源自沃尔沃的豪华车平台,在2021年尚属先进,但面对SPAEvo架构的降维打击,其局限性暴露无遗。
最讽刺的是,领克09上市时大肆宣传的豪华基因,如今却成了制约其发展的桎梏。
数据显示,SPAEvo架构在车身刚性上提升了15%,电气化兼容性提高了40%,而这些恰恰是智能电动车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领克09就像一位固守传统的老贵族,眼睁睁看着新贵们用更先进的武器改写游戏规则。
旗舰的名不副实
领克09的配置表曾经令人艳羡,但如今看来却处处透露着妥协.
第三排空间被用户戏称为宠物专座
车机系统卡顿问题始终未能根治
缺乏高端车型应有的空气悬架和后轮转向
更致命的是,领克900直接在这些痛点上一一破局。3160mm轴距、双腔空悬、20°后轮转向...每一项升级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领克09脸上。
这种自己打自己的产品策略,让领克09的旗舰定位变得无比尴尬。
内忧外患中艰难求生
领克900的定价策略无疑同门相残弑兄之举,领克900价格与领克09有一定重叠,配置水平却被领克900全面碾压。
900对症下药轴距从09的2984mm拉长到3160mm,三排腿部空间多出125mm,甚至开发了国内首个前后门一体热冲压钢门,硬生生从结构里抠出20mm空间。
更扎心的是,900搭载的EM-P超级电混系统,市区纯电、高速油电协同的设定,直接把09的PHEV技术衬得像个小丑。
领克900的定价更是让领克09陷入了上不去下不来的窘境。有业内人士透露,领克09的订单转化率在领克900发布后暴跌已成为事实,部分经销商甚至开始亏本清库存。
外敌环伺:新势力们的群狼战术。理想L9用冰箱彩电大沙发重新定义了豪华SUV的标准;问界M9凭借华为智能座舱收割科技粉;就连后来者深蓝S09也以更激进的设计抢走年轻用户。
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领克09既没有新势力的互联网基因,又缺乏传统豪车的品牌溢价,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从信仰充值到粉转黑
老车主的背刺之痛,在某知名汽车论坛上,一位领克09首批车主的留言引发共鸣:买车时销售说这是五年内不会过时的旗舰,结果两年就被自家兄弟按在地上摩擦。这种被品牌抛弃的感觉,正在快速消耗领克的用户忠诚度。
更糟糕的是,领克09的保值率在领克900发布后直线下滑。二手车商坦言:现在收领克09就像接飞刀,谁也不知道底在哪里。
领克一直标榜的年轻运动形象,与领克09的家庭旗舰定位产生了严重冲突。当性能玩家开始讲育儿经,结果就是两边不讨好。
年轻用户觉得不够纯粹,家庭用户又嫌不够实用。这种定位模糊让领克09的营销始终找不到精准的切入点。
快节奏迭代下的生存法则
领克09的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技术红利的半衰期越来越短。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技术优势的保鲜期可能只有12-18个月。车企必须建立更敏捷的研发体系,否则很容易陷入上市即落后的怪圈。
领克09的教训表明,高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产品力,
还需要:
清晰的品牌叙事
差异化的用户体验
可持续的技术路线
单纯依靠配置堆砌和价格上探,很难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领克09老车主的集体不满,暴露出车企在用户运营上的短视。在存量竞争时代,如何平衡新品推广与老用户权益,用户运营的长期主义将成为决定品牌成败的关键因素。
结语:
领克09的遭遇给所有车企上了一课:在这个变革加速的时代,没有永远的旗舰,只有持续的进化。
一款成功的旗舰车型应该具备自我修养.前瞻性的技术架构、可持续的升级空间、鲜明的品牌特质、真诚的用户沟通。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故事同样发人深省:在技术迭代如此迅猛的今天,购车决策更需要理性看待早买早享受与等等党永胜的辩证关系。
领克09或许终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不起眼淡淡一笔,但它所折射出的行业变革与市场规律,却值得我们长久思考。
在这个意义上,领克09的笑话未尝不是一种另类的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