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鹏那么大,网传小米武汉汽车工厂已动工?

最近网上关于小米要在武汉建汽车工厂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各种现场施工视频和招聘信息满天飞。

作为普通吃瓜群众,我扒了扒公开资料,发现这事确实有鼻子有眼,但背后藏着不少值得说道的门道。

三个小鹏那么大,网传小米武汉汽车工厂已动工?-有驾

先说最抓眼球的消息——网传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有块2000亩的地皮,被小米拿去建汽车工厂。

这地儿有多大呢?

三个小鹏那么大,网传小米武汉汽车工厂已动工?-有驾

相当于200个足球场,比旁边小鹏工厂大三倍。

按规划能年产百万辆汽车,正好对上小米2026年的销量目标。

更绝的是,现场视频里挖掘机都进场了,土地围挡都立起来了,运土车来回穿梭,乍一看真像要开工的样子。

三个小鹏那么大,网传小米武汉汽车工厂已动工?-有驾

不过有业内人士泼冷水,说这块地原本是给汽车用的,最近被改成了低空经济产业园,现在改划给小鹏造飞行器了。

这事儿要是属实,小米别说盖工厂,怕是连地皮都得重新找。

更扎心的是,小米同时在光谷建智能家电工厂,生产空调的,一期2025年底就要投产,二期2026年量产。

三个小鹏那么大,网传小米武汉汽车工厂已动工?-有驾

招聘信息里明晃晃写着要招"智能制造工厂项目总监",这岗位放在家电厂还说得过去,但跟造车需要的汽车工厂筹建经验压根不沾边,难免让人起疑。

但话说回来,武汉对小米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咱们掰着手指头数数:首先地理位置没得说,"九省通衢"物流成本比北京低20%,光是运输费每年就能省下几个亿。其次供应链现成,武汉经开区聚集了16家整车厂和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东风汽车那30万辆闲置产能说不用就不用,连激光雷达生产线都能直接拿来用。最关键的是技术层面,东风的增程技术能让电动车续航破千公里,这要是用在小米YU7上,直接能把问界M9甩出几条街。

再看看小米的布局,简直像下围棋:北京总部搞研发,武汉左手家电右手汽车,光谷和经开区遥相呼应。听说光谷那个家电工厂已经封顶,80%工程量都完成了,今年底就要投产,空调产能能到150万台。要我说,雷军这盘棋下得够大——家电造车两手抓,还能借着武汉高校资源招揽人才,武汉大学、华中科大这些名校毕业生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招到的。

三个小鹏那么大,网传小米武汉汽车工厂已动工?-有驾

不过矛盾点也在这儿。有内部消息说,小米在武汉同时搞三个智能工厂(手机、家电、汽车),但光谷那块地原本规划的是手机工厂,现在硬生生塞进家电生产线。更蹊跷的是,经济观察报报道说小米二期工厂可能要落地亦庄,那边政府还专门划了52公顷地。这就像同时追三个姑娘,到底哪边真心实意还真说不准。

要说最戏剧性的,还得数土地用途变更这事。汉南区那块地标着"低空经济",可小鹏的飞行器工厂还在规划中,小米如果真能抢在东风前面把汽车厂落地,倒也不是没机会。但现实情况是,武汉经开区现在重点发展低空经济,土地审批流程可能比造车还急。有业内人士翻出土地出让合同,发现上面白纸黑字写着"工业用地(低空经济产业)",这等于直接给小米汽车判了"缓刑"。

不过换个角度想,雷军最擅长的就是"既要又要"。你看他在北京搞亦庄工厂,在武汉同时布局家电和汽车,说不定真有双线并进的可能。再说汽车工厂要2026年量产,现在才刚开始筹备,真要动工怎么也得2025年下半年。到时候光谷家电工厂投产,武汉的产业链更成熟,说不定反而能给汽车厂输送技术和人才。

三个小鹏那么大,网传小米武汉汽车工厂已动工?-有驾

咱们老百姓看热闹也要看门道。武汉现在对新能源车的支持力度确实大,除了土地优惠,还有50亿产业基金和人才引进政策。反观北京那边,经信委刚出台文件说要搞"新能源产业闭环",明摆着希望小米把工厂留在本地。这就像丈母娘和媳妇同时掉水里,小米得会两头哄才行。

说到底,这事真伪还得看官方表态。不过从商业逻辑分析,小米在武汉建厂可能性不小:既能蹭东风的供应链和产能,又能利用地理优势辐射中西部市场。就是不知道那块"低空经济"的地到底能不能搞汽车生产,这事儿要是能突破政策限制,小米汽车可真要起飞了。

各位看官觉得呢?小米到底能不能在武汉吃下这波红利?是光谷家电分了心,还是经开区真能拿下地皮?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