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一句“别把吹牛当文化”,直指行业营销乱象[魏牌发布会实录]。在9月10日魏牌高山7预售发布会上,他首次系统提出以标准化重塑造车长期主义,引发业内广泛讨论。这款预售价28.98万元、定位30万元级中大型家用MPV的新车,成为长城践行“死磕标准”理念的最新载体。高强度钢占比达81.96%,A、B柱采用2000MPa级高强钢,车身结构为三重高强度笼式设计——这些并非宣传噱头,而是冯复之口中“安全不是配置,而是底线”的具象化表达[中汽研材料测试报告]。
高山7的推出,正值中国新能源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技术深耕的关键节点。部分品牌依赖夸大式营销,在智能驾驶、动力性能与安全宣称上频频越界,而魏牌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将标准化作为破局支点。CoffeePilot Ultra辅助驾驶系统标配激光雷达,支持“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智驾,泊车辅助可识别200多种车位类型,识别成功率高达96%[魏牌官方测试数据]。这一表现不仅超越同价位多数竞品,更在复杂城市停车场景中展现出极强实用性。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并未使用“全无人驾驶”等模糊话术,而是明确界定功能边界,体现技术落地的克制与严谨。
动力系统方面,高山7全系搭载长城自研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综合最大功率337kW,峰值扭矩644N·m,零百加速仅5.7秒[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测]。与某些插混车型亏电后性能断崖式下跌不同,高山7在WLTC工况下纯电续航可达150公里,且亏电状态下动力输出衰减控制在8%以内,保障了全工况下的驾驶一致性。全铝材质悬架的应用,则进一步提升了车辆在湿滑路面的抗腐蚀能力与操控稳定性,尤其适合北方多雨雪气候区域用户[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环境模拟测试]。
在电池安全维度,高山7电池包历经89项极端测试,成为行业首个满分通过“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认证的MPV车型[中汽中心EV-FIRE安全认证]。这意味着其在针刺、挤压、浸水、过充等极端条件下均未发生起火爆炸,热失控防护能力达到当前行业顶尖水平。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长城汽车多年在动力电池包结构设计与热管理策略上的技术积累,而非简单堆砌宣传参数。
魏建军所强调的“标准化”,并不仅局限于产品端的技术指标。自2024年5月20日发布“为用户而改变”全新品牌理念以来,魏牌正全渠道推进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转型,强化直营服务体系,力求在销售、服务、反馈链条上建立统一标准。相较于部分新势力依靠资本快速铺开门店,长城更倾向于稳扎稳打,确保每一家门店的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一致性。这种“慢就是快”的策略,与其在产品上坚持长期主义的逻辑一脉相承。
然而,市场的考验从不因理念的高尚而放缓脚步。尽管高山7在安全、智能、性能三大维度均交出高分答卷,但面对理想MEGA、小鹏X9、腾势D9等强劲对手,其品牌声量与渠道覆盖仍显不足。以2024年第二季度数据为例,高端MPV细分市场中,腾势D9单季销量超3.2万辆,理想MEGA虽争议不断,首月交付也突破8000台,而魏牌整体月均销量尚未突破2万台大关[中汽协数据]。这背后,既有产品迭代节奏的问题,也暴露出在智能化生态构建与用户运营上的短板。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消费者对“标准化”的认知尚未完全建立。多数用户仍被短视频平台上的“百公里刹停”“自动泊车挑战”等极限测试吸引,而忽视日常通勤中的NVH表现、底盘滤震、座椅人体工学等真实体验细节。高山7所坚持的全工况动力一致性、全生命周期防腐悬架、全场景智驾安全边界,恰恰是那些难以被短视频呈现却决定长期用车品质的核心要素。如何将这些“隐形价值”有效传递给用户,成为魏牌营销体系必须跨越的沟壑。
从高山7到高山9,再到全新坦克500,魏建军近三个月连续三次公开强调造车长期主义,绝非偶然。这既是对行业浮躁风气的回应,也是对长城自身发展路径的再确认。在智能电动化转型中,长城虽在节奏上略落后于头部新势力,但其深厚的制造底蕴与对工程标准的执着,正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筹码。正如魏建军所言:“用户要的是真话,不是神话。”这份对真实的坚持,或许短期内难以转化为销量爆发,却能在用户心智中沉淀为“信任”这一最硬核的商业资产[哈佛商学院品牌价值研究]。
未来,随着DTC模式深化与产品线细化,魏牌若能在保持技术标准高度的同时,提升用户触达效率与生态服务能力,高山系列有望在高端家用MPV市场打开新局面。毕竟,当喧嚣褪去,真正决定一辆车价值的,从来不是发布会的掌声,而是十年后车主是否依然愿意为它更换一套轮胎。高山7所代表的,不仅是魏牌的一次产品升级,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流量驱动”迈向“标准驱动”的一次重要尝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