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那真是热闹非凡,每天都有新故事。
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个主角,叫哪吒汽车,它的经历就跟坐过山车一样,起伏特别大,也特别能反映出当下这个行业竞争的残酷性。
可能很多人还记得,就在2022年的时候,哪吒汽车可以说是风光无限,那一年它卖了超过15万辆车,一下子成了所有造车新势力里的销量第一名,把当时很多人看好的“蔚小理”都比了下去。
那时候大家都在说,哪吒这个品牌真是抓住了普通老百姓的需求,靠着性价比高的车,闯出了一片天。
可谁也没想到,这股势头没能维持住,才过了一年多,情况就急转直下,销量大幅度下滑,资金链也跟着紧张起来,甚至传出了工厂停产、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消息,一下子从冠军宝座跌落到了生存的边缘,正在进行一场非常艰难的自救。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曾经的销量冠军怎么会这么快就陷入困境呢?
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哪吒在发展方向上可能走了一步险棋。
它最初的成功,是靠着像哪吒U和哪吒V这样价格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的家用SUV,这个价位的车正好满足了大多数家庭的第一辆或者第二辆电动车的需求,实用、便宜,所以卖得特别好。
但是,卖这种车虽然销量上去了,可利润非常薄,甚至可以说是卖一辆亏一辆。
数据显示,哪吒的毛利率连续好几年都是负数,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竟然低到了负的14.9%。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每卖出100块钱的东西,公司不仅没赚钱,里里外外还要再贴进去将近15块钱。
长此以往,企业肯定受不了。
于是,哪吒的管理层就想,不能老在低端市场打转,得往高端走,提升品牌形象,也好多赚点钱。
这个想法本身是没错的,很多国产品牌都在努力向上突破。
但问题在于,哪吒选择的方式有点急于求成,它把大量的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开发轿跑和跑车这类比较小众的车型上。
这就好比一个靠卖经济实惠的家常菜馆火起来的饭店,突然决定不卖盖饭和炒面了,改做昂贵的法国大餐。
结果呢,原来喜欢来这里吃饭的老顾客觉得菜太贵,不实惠,就不来了;而真正消费得起法国大餐的客人,又觉得你这个馆子以前就是个快餐店,档次不够,也不愿意来。
哪吒就遇到了类似的尴尬,它原本的优势市场,也就是家用的SUV,因为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更新换代,市场份额被其他竞争对手抢走了不少。
而它寄予厚望的高端轿跑,虽然看起来很酷,但没能真正打开市场,销量并不理想,最终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战略上的失误,往往和技术上的积累不足是分不开的。
现在大家买新能源车,特别是价格高一点的,看重的是什么?
是智能驾驶技术聪不聪明,是电池续航扎不扎实,是整个车开起来的科技感。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来支撑。
相比之下,哪吒在这些核心技术领域的积累,跟行业头部的企业比起来,确实存在一些差距。
当别的品牌都在宣传自己的自动驾驶能覆盖多少城市,充电速度有多快的时候,哪吒的产品在智能化方面的亮点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竞争力自然也就打了折扣。
产品卖得不好,公司赚不到钱,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开始了。
最直接的就是资金压力。
公司的运营需要钱,给员工发工资需要钱,给上游的供应商付货款更需要钱。
当现金流出现问题时,这些环节都会受到影响。
根据一些报道,哪吒汽车的总负债接近百亿,其中欠供应商的钱款就占了绝大部分,差不多有三分之二。
供应商拿不到钱,就不会再给你供货,工厂的生产线自然也就只能停下来。
接着,为了节省开支,公司不得不对员工的薪资进行调整,甚至进行人员优化,这些负面消息传出来,对公司的士气和外界的信心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面对这样严峻的局面,哪吒汽车必须想办法自救。
他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第一招,就是解决和供应商之间的债务问题,他们提出了一个“债转股”的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跟一百多家核心供应商商量:“各位老板,我现在手头实在没有现金还你们的钱。要不这样,我欠你们的钱,其中70%不算钱了,直接转换成我们公司的股份,你们从我的债主变成我的股东。剩下的30%,我保证之后分期用现金还清,而且不要利息了。”今年3月份,这个方案有了进展,哪吒和134家供应商达成了超过20亿元的协议。
这一招确实很关键,它暂时缓解了公司的债务压力,也稳住了供应链,为工厂恢复生产创造了条件。
当然,供应商心里也不是完全踏实,毕竟拿在手里的股份能不能值钱、什么时候能卖掉换成钱,都还是未知数,所以他们也是在赌哪吒能够挺过去。
第二招,就是拼命去外面找新的投资,也就是融资。
哪吒的母公司正在努力推进一轮大约40到45亿元的新融资,据说已经有领投方愿意出30亿元。
这笔钱对于现在的哪吒来说,就是“救命钱”。
如果这笔钱能顺利到账,工厂最快4月份就能复工,公司就能缓过一口气来,继续投入研发和生产。
反之,如果融资失败,那后果可能就非常严重,甚至有可能在2025年面临破产重整的风险。
第三招,是在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的情况下,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希望在国外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得还不错。
去年哪吒在海外卖出了不少车,今年的目标是达到3万辆,占到总销量的三成。
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比如泰国,哪吒汽车获得了当地银行大约21.5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还计划在当地建厂,把泰国作为向整个东南亚出口的基地。
这说明,哪吒汽车的产品在海外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不过,海外市场也并非一片蓝海,像比亚迪、长城这些实力更强的中国车企也早已布局,哪吒要想在海外站稳脚跟,同样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除了这些大的战略动作,哪吒内部也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核心就是“降本增效”。
比如对全体员工进行降薪,精简公司的人员架构,严格控制各项运营费用,据说目标是要压缩70%的开支,力求用最少的成本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转。
这些措施虽然痛苦,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也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