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编码查询口诀:列名优先,用途次之,成分随后,类别保底,成分不同比数量,相同成分看排序。
一、商品归类流程
1. **完整归类**:根据商品完整名称进行归类,若商品名称与商品编码书一致,则直接归类。但需注意,商品编码书不可能涵盖所有商品名称,因此提供详细信息(如用途、成分等)有助于更精确归类。
2. **用途归类**:当商品名称无法直接对应编码时,考虑其用途和功能进行归类。这是进出口货物归类中常见的情况。
3. **混合归类**(成分归类):若商品由多种成分组成且没有对应编码,则按照构成该商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进行归类。
4. **靠后归类**:当根据材料分类有多个合适编码时,优先选择编码靠后的那个。
5. **模糊归类**(最接近归类法):对于新型产品或难以归类的商品,先根据用途找最接近的编码,再按材料找最接近的编码。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报关公司也难以确保完全正确。
二、协调制度商品归类原则
1. **标题仅为查找便利**:协调制度中的 要是为了查找方便,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2. **归类依据**:商品归类首先依据品目条文及相关的类、章注释;若无其他规定,则按规则二、三、四及五确定。
规则二涉及不完整品、未制成品、未组装件或拆散件的归类。这些商品在报验时若具备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应视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此外,规则二还涉及材料或物质的混合品或组合品的归类原则。
在进行商品编码查询和归类时,请务必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进行归类。同时,对于复杂或不确定的情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