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气温节节攀升,爱车也面临诸多挑战。正确的用车方法能确保车辆性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更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下面为大家奉上夏季用车的全面指南。
一、车辆检查篇
1. 轮胎:高温下的安全保障
夏季路面温度常常能飙升至五六十摄氏度,轮胎长时间与这样的高温路面接触,胎压会因热胀冷缩而升高。过高的胎压会让轮胎帘线过度伸张,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更严重的是,大大增加了爆胎的风险。据统计,夏季高速公路上 40% 以上的交通事故与轮胎故障有关,其中爆胎占比超过 70%。
所以,我们至少每周要检查一次轮胎气压,让其保持在车辆制造商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一般轿车的胎压在 2.2 至 2.5 之间。同时,仔细查看轮胎表面是否有裂纹、鼓包或磨损不均的情况。如果发现轮胎花纹深度不足 1.6 毫米,就该考虑更换轮胎了。行驶过程中,若感觉车辆有异常抖动或跑偏,很可能是轮胎出了问题,应立即停车检查。
当发现轮胎温度和胎压过高时,一定不要采用放气或泼冷水的错误方法。正确做法是将车停在阴凉处,让轮胎自然降温降压,待温度和胎压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行驶。
2. 发动机冷却系统:给爱车的 “心脏” 降温
发动机就像汽车的心脏,而冷却系统则是心脏的 “散热器”。夏季发动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如果冷却系统出现故障,发动机很容易过热,甚至 “开锅”。一旦发动机过热,会导致机油变稀,润滑性能下降,加剧发动机内部零件的磨损,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发动机拉缸、抱瓦等严重故障,维修成本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出车前,要检查冷却液的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冷却液的颜色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为淡绿色或粉红色),有无浑浊或变质现象。如果冷却液不足,应及时添加相同品牌、相同型号的冷却液,切不可用清水代替,因为清水的沸点低、冰点高,且容易产生水垢,影响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
行驶中,要密切关注水温表的指示,正常情况下,水温应保持在 80℃至 95℃之间。若水温超过 95℃,应尽快找安全地方停车,将发动机熄火,打开引擎盖散热。注意,此时切勿立即打开水箱盖,以免高温蒸汽喷出烫伤自己,需等待水温下降后,再用毛巾包裹水箱盖缓慢打开,检查冷却液是否缺失以及冷却系统是否有漏水现象。
3. 空调系统:清凉夏日的保障
夏季,空调成为车内最常用的设备之一。但你知道吗?如果空调系统长时间不保养,不仅制冷效果会大打折扣,还可能吹出异味,危害车内人员健康。空调滤清器如果过脏,会阻碍空气流通,降低制冷效率,还会滋生大量细菌和霉菌。据调查,使用一年未更换的空调滤清器,上面的细菌数量可达数十万个。
建议每 1 至 2 万公里更换一次空调滤清器,如果经常在灰尘较大的环境中行驶,更换周期应适当缩短。定期开启空调的外循环功能,让车内空气与外界新鲜空气进行交换,可有效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如果发现空调制冷效果不佳,应及时到专业维修店检查,可能是制冷剂不足、空调压缩机故障或冷凝器脏污等原因导致。
二、驾驶操作篇
1. 避免疲劳驾驶:保持清醒,安全出行
夏季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感到疲劳。据统计,夏季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比其他季节高出 20% 以上。长时间驾驶后,人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情况,这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
连续驾驶 2 小时左右,就应找安全地点停车休息 20 分钟以上,活动一下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可有效缓解疲劳。如果行车途中感到困倦,千万不要强撑,应立即停车休息,可适当饮用提神饮料,如咖啡、茶等,但要注意适量,避免影响后续驾驶。保持充足的睡眠是预防疲劳驾驶的关键,每天应保证 7 至 8 小时的睡眠时间。
2. 合理控制车速:稳速行驶,安全第一
夏季高温会导致路面变软,尤其是柏油路面,在高温下可能会变得黏稠。此时如果车速过快,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增大,不仅会加剧轮胎磨损,还容易引发爆胎。另外,高速行驶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制动距离会明显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在城市道路行驶时,应严格遵守限速规定,一般市区道路限速在 40 至 60 公里 / 小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也不宜超过 120 公里 / 小时。遇到弯道、路口、积水路段等特殊路况时,要提前减速慢行,确保行车安全。
3. 正确应对车辆故障:冷静处理,确保安全
如果在行驶过程中车辆突然出现故障,如发动机熄火、冒烟等,应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双闪灯),将车辆移至安全地带,如紧急停车带或路边,并在车辆后方至少 150 米处放置三角警示牌,以警示其他车辆注意避让。如果车辆无法移动,车内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如高速公路护栏外,并拨打救援电话,等待专业人员前来维修。切不可在车辆故障时,在行车道上长时间停留或自行盲目维修,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三、车内环境维护篇
1. 防止车内物品引发安全隐患
夏季车内温度高,一些物品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危险。打火机在车内温度超过 40℃时,内部的液态丁烷会膨胀,有爆炸的风险。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也会膨胀,可能导致罐体破裂。老花镜、放大镜等凸透镜,在阳光直射下会聚焦光线,可能点燃车内的易燃物品。还有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含有酒精成分的物品,也容易在高温下挥发,增加车内火灾隐患。所以,夏季不要在车内放置这些危险物品。
2. 选择合适的汽车坐垫:舒适与健康兼得
夏季开车,座椅不透气会让人感到闷热难受,影响驾驶体验。冰丝坐垫、亚麻坐垫等具有良好透气性的坐垫是不错的选择,它们能有效吸收人体散发的汗液,保持臀部干爽。而像玉石坐垫,虽然看起来清凉,但在长时间暴晒后温度极高,坐上去反而会感觉更热,且玉石质地较硬,长时间乘坐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不建议使用。
3. 定期清洁内饰:营造舒适健康空间
夏季车内容易滋生细菌和异味,定期清洁内饰非常重要。用干净的湿布擦拭座椅、仪表盘、方向盘等部位,可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渍。对于车内的地毯和脚垫,可以拆下来进行深度清洗,晾干后再装回车内。使用车载吸尘器清理车内的灰尘和杂物,保持车内整洁。此外,还可以在车内放置一些竹炭包,竹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有效去除车内异味和有害气体,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四、特殊天气应对篇
1. 雨天行车:谨慎驾驶,注意安全
夏季雨水增多,雨天行车视线受阻,路面湿滑,车辆制动距离会增加,容易发生侧滑和追尾事故。雨天行车前,要检查雨刮器是否正常工作,刮水效果是否良好。如果雨刮器老化或损坏,应及时更换。
行车时,要降低车速,一般情况下,车速应控制在 40 公里 / 小时以下。与前车保持至少两倍于平时的车距,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应对突发情况。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向,应缓慢制动和转向,防止车辆侧滑。如果遇到积水路段,应先观察水深,如果水深超过半个轮胎高度,就不要强行通过,以免发动机进水。如果车辆不慎在水中熄火,切勿再次启动发动机,应立即下车,并拨打救援电话。
2. 高温暴晒后用车:先降温,再驾驶
车辆在烈日下暴晒后,车内温度可高达六七十摄氏度,此时直接进入车内会非常难受,且对车辆内饰也有损害。上车前,可以先打开车门和车窗,让车内的热气散发出去,也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远程启动车辆的空调,提前为车内降温。进入车内后,先将空调设置为外循环,让车内空气与外界流通,待车内温度降低后,再切换为内循环,以提高制冷效果。此外,还可以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处放置遮阳挡,减少阳光直射,降低车内温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