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打造国内顶尖的电动车品质评价平台,电动江湖每月都会深入调查多款备受瞩目且上市满半年的全新电动车型。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力求全面洞悉中国市场上新推出的车型在可靠性方面的表现,以及消费者对这些车型的满意度。我们的目标是协助消费者们挑选出更加可靠耐用的电动车产品。
本期测评的车型为小牛M+。小牛电动,在电动车市场中独树一帜,不仅提供车辆,更致力于为车主带来独特的骑行体验。通过网络,小牛将用户与电动车的硬件紧密相连,打造出智能化的出行方式。作为锂电池电动车领域的佼佼者,小牛电动在新国标发布后,凭借其轻便、体积小、续航能力强的锂电池技术,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短短几年内,小牛的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均取得了显著提升。2018年中旬,小牛基于经典车型小牛M1,推出了专为城市出行设计的小牛M+,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至今,小牛M+依旧是市场上备受瞩目的在售车型,自上市以来已过去一年多,但其热度依旧不减,价格稳定。近期,我们深入走访了多位小牛M+的车主,试图通过他们的实际用车体验来剖析这款车型是否真正融合了小牛电动车所倡导的智能科技、经典设计以及强劲高效的动力系统。
经过对50位车主的反馈进行整理,我们发现小牛M+在外观设计、动力性能以及骑行感受方面赢得了众多车主的青睐,但也有部分车主对操控性和续航能力提出了质疑。这些车主的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既有对M+质量性价比的批评,也有对其时尚外观的赞赏,以及对M+改装潜力的热衷。
经过对50位车主的深入调查,我们了解到他们对小牛M+在外观、做工、功能以及性价比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真实评价。综合来看,小牛M+在此次调查中获得了70分的综合得分,这一分数未能达到我们的推荐标准。因此,在当前的电动江湖中,我们暂时不建议大家选择小牛M+。
一、车主群体特征:
以年轻人为主
在参与调查的车主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受访者都是年轻人。这一发现反映出小牛M+的市场定位可能更偏向于年轻消费群体。
参与本次调查的小牛M+车主共计50位。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4%的车主年龄集中在20-29岁,而30-39岁年龄段的车主也占据了24%。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小牛M+在年轻人群体中深受喜爱。
小牛M+品牌以年轻、智能、时尚为格调,深受主流年轻人喜爱。其领先的智能出行APP技术、精致外观、轻巧车身以及适中尺寸,都是年轻人青睐的亮点。此外,红蓝银白四种配色选择,以及顶配M+PRO的独特红黑撞色设计,更是满足了不同年轻男女车主的审美需求,从而吸引了广泛而多样的年轻用户群体。本次调查显示,小牛M+的车主男女比例相当,且四种配置的车主分布也相对均衡。
二、静态展现:外观设计时尚,但储物空间略显不足
小牛M+的外观设计确实令人眼前一亮,时尚且充满个性。然而,在静态展示中,我们发现其储物空间相对较小,可能无法满足部分车主的储物需求。这一点需要在后续的产品改进中加以关注。
小牛M+不仅外观设计时尚精致,更在车身构造上进行了创新。它采用了轻盈而坚固的桁架式车架,使得车身线条流畅优雅。相较于前代小牛M1,M+在车身轴距上进行了增宽,从而增大了电动车的宽度,使得座位与脚踏空间更为宽敞,为车主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使用体验。
此外,小牛M+还配备了标志性的圆形天使大灯,不仅外观美观,更在夜间行车时提供了出色的照明效果。其侧面的辅助灯设计也颇具人性化,车辆启动时即自动点亮,为车主带来极大的便利。而尾部的刹车灯则拥有270°的宽广点亮范围,有效提升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一体化智能仪表盘与把手设计成水平直线,巧妙地收纳了龙头结构,使得整体外观更为简洁流畅。仪表盘自带背光功能,提供丰富的信息显示。此外,左右两侧的操作按键采用了对称美学设计,不仅外观美观,更确保了功能的完备性,充分满足日常使用的各种需求。
整车内部唯一的收纳空间位于座垫下方的座桶内仓,在安装电池后,该空间几乎被占据,仅能容纳下充电器。部分车主指出,小牛M+的坐垫硬度较高,长时间骑行时的舒适度有待提升。
小牛M+在整体静态方面展现出了令人满意的性能,其设计中的巧妙之处不胜枚举,例如配备了可收缩式脚踏等实用功能。尽管存在诸如缺少钥匙孔灯、后视镜连接杆与车把手连接处存在不贴合等小瑕疵,但这些并不妨碍它获得大部分车主的青睐与好评。
二、驾驶体验:
在驾驶体验方面,小牛M+展现出了强劲的动力性能,为骑行者提供了充足的推背感。然而,其续航能力表现一般,需要定期充电以维持正常使用。此外,避震系统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以提供更加舒适的骑行体验。
小牛M+在起步阶段表现出色,加速平稳且迅速,龙头设计稳重,转弯时灵活且易于操控。然而,与前代车型M1相比,其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的声音稍显较大。部分车主在行驶过程中发现,当车速达到某一特定值时,双车把会传来高频震动,导致双手发麻。但这种现象在速度超过该特定值后即会消失,长时间驾驶后,车主普遍反映双手有轻微发麻的情况。
刹车和避震系统是小牛M+车型中受到车主们普遍诟病的部分。前刹车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异响,而后减震则相对较硬,导致在行驶过坑洼路段时舒适度欠佳。此外,M+车型配备了后碟刹,但未配备ABS防抱死系统,原厂轮胎宽度较窄。在刹车力度较大时,后轮胎可能无法紧抓地面,出现急刹车后轮抱死和甩尾的情况,尤其是在速度较快或路面湿滑时,这种风险更为显著。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部分车主选择更换更宽的轮胎,甚至进行避震系统的改装。
在续航方面,部分车主反映小牛M+的实际续航里程并未达到或接近官方认证的标准。他们发现,当电池电量剩余约一半时,耗电量会显著增加。一位车主详细描述了其经历,当电量降至60或50以下时,电池电量迅速下降,8公里的骑行距离耗电23,相当于1公里近3个电。
在停车方面,小牛M+的报警器功能被部分车主认为不够理想。他们发现,即使开启了报警器,车辆仍然可以被轻易推动,并不会发出警报或自动上锁。有时,即使大力拍打车座、摇晃车头或用脚撑使劲摇晃,报警器也不会响起。只有偶尔在疯狂扭动车头并拖动车辆上下颠簴时,报警器才会发出声响。
三、产品可靠性:
虽然小牛M+在整体性能上表现尚可,但车主们普遍反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不少。其中,停车报警器的功能不理想,经常无法正常触发,让人在停车时缺乏安全感。此外,车辆的一些细节部分也容易磨损,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不过,总体而言,小牛M+的可靠性仍然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参与调查的50位小牛M+车主中,近半数表示他们的车辆曾出现至少一次非人为故障。这些故障包括行驶中突然断电、仪表盘灯光熄灭和车辆重启后恢复正常,以及电池松动、启动困难、故障码报错等问题。此外,还有后轮异响、电池无法充电和P键失灵等困扰。因此,提升小牛M+的产品质量和加强售后服务,已成为小牛电动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综合评价:
小牛M+车主的反馈显示,其车辆存在多种非人为故障。这些故障不仅影响了用户的驾驶体验,还可能对行车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小牛电动需要重视并采取措施,提升产品质量和加强售后服务,以解决这些问题并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小牛电动的用户忠诚度和品牌认同感相当高。尽管产品曾出现质量问题,且价格不菲,但大多数小牛M+车主仍表示,在未来更换车辆时,会首选小牛品牌。消费者对这个行业中的年轻品牌保持了宽容与期待,因为小牛电动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如智能化的交互、时尚的设计以及实用的功能,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尽管与雅迪、爱玛等一线品牌相比,小牛电动仍有不少值得改进之处,但其整体表现已相当出色,不乏亮点。
许多热爱改装的车主在购买了小牛M+青春版或都市版后,会自行更换轮胎、避震器、刹车片以及大灯等部件,并增设快充功能和车尾储物箱。经过这样的改装,小牛M+的性能与实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甚至达到了“值得推荐”的水平。然而,如果你更倾向于直接购买成品且不想进行改装,那么M+动力版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电动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众多品牌都在加大对锂电池和智能出行技术的研发力度。小牛电动若想维持其产品优势,就必须弥补质量上的不足并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最近,小牛电动CEO李彦在常州的小牛电动智慧出行全球研发与制造基地投产仪式上透露,该基地的强大研发能力将进一步推动小牛电动在人机智能交互方面的发展,并深化其大数据应用能力,以实现数据对产品研发的有力支持。预计在2020年1月,小牛电动将亮相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届时将展示其全新产品品类。值得注意的是,小牛M+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M系列的承上启下之作。在新国标政策的指引下,我们期待小牛电动在未来能推出更加完善、亮眼的新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