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停着的玛莎拉蒂灰尘未擦,轮胎下的雨水还没干。保安的大爷靠在门禁旁边打着哈欠,偶尔瞄一眼进进出出的会议室,里面已经换了好几拨人,没人闲得关心一辆静止的豪车被风刮掉了几个牌照螺丝。讲真,这气氛像极了我曾经查过的那些案子: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只不过,这次主角不是某个深夜蹲守的小区,而是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
如果换你当场,坐在那辆玛莎拉蒂驾驶座里,你会不会突然冒出一句:“我要拆了它!”不是说车,是公司。这听起来挺像什么“末路狂花”,事实上,有人真的喊出来了,而且还是唐唯实——Stellantis的前CEO。一分为三,甚至卖掉豪华品牌给中国企业,消息一爆出来,比三元锂电池自燃还上头。
这个局面要追溯到2021年。Stellantis由“标致雪铁龙”(PSA)和“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合并而来,一合体就是掌控15个汽车品牌的庞然大物。14个自带光环,后来还撩了一把零跑,凑齐了15个,不知是不是打算在车坛开个“斗地主”。2019年,两家公司销量加起来将近800万辆,风头一时无两,大有“我合你我强,天下无敌”之气。品牌池里啥都有,豪气的玛莎拉蒂,斑马线边停着的Jeep,道奇那玩命的皮卡,标致那法兰西的浪漫,雪铁龙的经济适用。
可这场豪赌只欢了两年。2023年净利润186亿欧元,收入1895亿欧元,利润率高达12.8%,全行业都在看Stellantis怎么“躺着收益”。电动化转型仿佛推进得顺风顺水,不管是纯电还是低排放车型,销量都在疯涨。大佬们在法兰克福和底特律的展台上手舞足蹈,对媒体呵呵一笑,仿佛从此世界都是他们的停车场。
谁知道一转年,光景就像高速路上的隼鸟,撞上了迎面而来的卡车。2024年上半年,营收虽然还涨了点,净利润却跳水到亏25亿欧元,全年净收入跌掉17%,利润锐减70%。几百亿真金白银就像杯中的冰块,一夜化成水,剩下点透着苦涩的残渣。资本市场从惊呼到冷笑,“你们不是要引领未来吗,怎么变成了‘失落的巨人联盟’?”。亏得这么快,究竟哪环出问题了?
纯专业来讲,血入口腔之前,得先看出血点在哪里。Stellantis的“病灶”属于典型的综合性溃烂:内忧加外患。内部矛盾尖锐,唐唯实为降成本,把生产线往摩洛哥等低成本国家搬,那边工资低,效率没几个百分点。可意大利政府和工会急了,本土工人“蛋糕被分了”,抗议就像工厂里的汽油味,一点就着。公司高层指望降成本,底层员工叫苦连天,股东也想捞钱,三方博弈之下难免一起“翻车”。
外部形势更凶险。电动化转型烧钱,资金流再雄厚也扛不住长年累月的收缩。中国车企排山倒海杀进来,蔚来、比亚迪照着你的销量猛敲,市场需求一片停滞,全球还碰上地缘政治阻击。你要是问行业里谁还不头疼,那多半是卖头盔的。
唐唯实的日子越来越像案件里的嫌疑人,内外夹击下处处不顺。工会骂他割韭菜,经销商怨他摊子太大,连克莱斯勒家族都站出来要求“回购品牌”——这戏码像极了家族企业里的宫斗剧。公司高层干脆宣布他两年后走人,其实就是下了“逐客令”。他不等,被“逼宫”后12月直接辞职,给管理层留下一个尴尬的烂摊子:业绩惨淡,营收下滑,净利润倒挂成负数,全公司像挂在吊瓶上的病人,医生一边开镇痛药,一边默默期待奇迹。
这时分拆传闻就像法医笔记里的备注,“尸体有未愈合的旧伤”。法国、意大利、美国三方本来各打各的小算盘,如今平衡彻底破裂,分开成独立业务成了显而易见的大概率。唐唯实还踹了一脚,说豪华品牌不排除卖给中国车企——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这俩名字有点像案发现场的“黄金项链”。中国的奇瑞、东风都盯上了,当然想把它们打包带回家。
美国那边更是“返祖式操作”,参议院大佬直接呼吁:Jeep、道奇这些品牌,要么剥离,要么回到美国本土,这口气像极了“老房子拆迁,私产归还”。欧洲也没闲着,意大利临时关几家产能不足的工厂,肉都快切完了,剩下骨头谁还啃得动?
对,对,就是这个节点。唐唯实爆料“分拆+出售业务”,简直像刑警查案时在嫌疑人内裤里翻出大额现金,底牌一看就明:集团内部治理失灵,外部压力成灾,剩下的品牌反倒能专心搞地方市场。表面上学“通用汽车瘦身”,其实更像拆伙止损,谁家都想保命。
其实这场“合纵连横”本身就是拿着疮疤贴创可贴。肥水不流外人田,但也流不进自家井。Stellantis混合的企业文化、利益诉求,早就暗藏分歧。电动化没跟上,内卷愈加严重,这才两年光景,人人一脸“风萧萧兮易水寒”。
更黑色幽默的是:2023年还在喊“再创辉煌”,这会儿却倒计时拆家,一水的高管,连像话的继任人选都没有。想在中国市场卖品牌,投资者一看业绩就想关灯——谁敢跟一个随时分拆的公司深度合作?这场车企豪赌,弄到最后像我查过的某些家暴案,表面是共同体,底子是各自为政。
对中国车企来说,要是真能捡到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像是买到豪华车的“免检标志”,能一脚踹开全球市场的大门。这也意味着国际汽车圈的势力范围会重新划分,谁还记得“欧洲豪华品牌不可撼动”?但一宗坏账却提醒所有人:不管合并还是分拆,车企的命脉还是产品、管理和内部稳定。
最后,这案子还没结。Stellantis会不会随着“分拆潮”彻底退出贵族圈,玛莎拉蒂到底会不会在奇瑞的logo下复活,谁也不好下定论。只是多问一句,为什么汽车圈总是在“合并-分拆”之间反复横跳?中国车企能否借此机会真正站稳全球市场?案卷翻到最后,还得留点空白给下一位“侦探”来补充。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