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别乱买!5月第3周销量,星越L丢冠,问界M9第4,汉兰达仅第48

2025年5月第三周的SUV销量榜单新鲜出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真是看得人目瞪口呆。

你瞅瞅这榜单排名,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新能源车集体发力把燃油车按在地上摩擦,老牌劲旅纷纷跌落神坛,新秀们却踩着油门疯狂冲刺。

SUV别乱买!5月第3周销量,星越L丢冠,问界M9第4,汉兰达仅第48-有驾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车市江湖里的新变化,看看哪些车型在闷声发财,哪些品牌又吃了闭门羹。

先说最亮眼的特斯拉Model Y,这周以5989辆的成绩重回冠军宝座。

要说这老美造的车还真是有点本事,虽然网上骂声不少,但人家愣是靠着品牌效应和超充网络杀出一条血路。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Model Y这次能翻盘,多半是因为降价3万块的促销策略奏效了。

要我说啊,这年头买车跟买股票似的,今天涨明天跌,消费者可得把眼睛擦得雪亮。

要说最让人意外的是理想L6,这车凭啥能冲到亚军位置?

查了查资料发现,理想最近可没闲着——先是给老车主送免费保养,又是推出低息贷款政策,这套组合拳打得够狠。

更绝的是他们把智能驾驶系统升级到了L3级别,这在30万级别的车里可不多见。

SUV别乱买!5月第3周销量,星越L丢冠,问界M9第4,汉兰达仅第48-有驾

看来理想是铁了心要跟特斯拉掰手腕,这波操作我给满分。

不过最让人唏嘘的还得是吉利旗下的星越L。

上个月还能稳坐冠军位置,这周直接跌到第五名,3000多辆的销量跟前三名差了快一倍。

要说这车配置是真不错,全系2.0T发动机带四驱,但问题是现在消费者更看重用车成本。

听说星越L的保养费用比同级新能源车贵了整整一倍,这年头谁还愿意当冤大头?

再看看新能源车的集体狂欢,榜单前四名清一色都是绿牌车。

宋PLUS新能源虽然被挤到第三,但4453辆的成绩依然亮眼。

不过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海狮05 EV突然杀进前十,这可是比亚迪刚推出不久的新车型。

SUV别乱买!5月第3周销量,星越L丢冠,问界M9第4,汉兰达仅第48-有驾

听说他们这次玩起了"油电同价"策略,直接把价格压到了18万区间,这下传统燃油车可真要坐不住了。

燃油车这边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RAV4荣放和途观L还能守住前十,靠的是大幅降价。RAV4荣放终端优惠都打到3万了,相当于裸车价打七折。可就算这样,单周3410辆的成绩也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三成。更惨的是汉兰达,这周销量直接腰斩到1200多辆,要不是丰田把库存车全压给4S店,这数据怕是要更难看。想想当年加价提车的盛况,如今却要靠降价续命,真是世事难料。

要说这波行情里最大的赢家,还得是比亚迪。光是宋Pro新能源和元PLUS这两款车就包揽了前二十里的俩席位。特别是元PLUS,靠着海外市场的火爆反哺国内,现在月销稳定在2.5万左右。不过有内部消息说,比亚迪正在憋大招,下半年要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车型,这要是真能实现,怕是要再掀一次价格风暴。

新能源车的崛起可把合资品牌逼到了墙角。大众途观L和本田CR-V虽然还在前十,但销量跟去年相比那是断崖式下跌。CR-V这周2799辆的成绩,还没去年同期的零头多。更扎心的是,现在买CR-V的消费者,有一大半都是冲着终端优惠去的,裸车价都跌破15万了。要我说啊,这些合资品牌再不加快电动化转型,迟早要被拍死在沙滩上。

不过有个现象挺有意思——深蓝S05和银河E5这些新势力车型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深蓝S05,1800多辆的销量看着不多,但人家定位精准啊,专攻年轻女性市场。听说他们把自动泊车系统玩出了花,还能通过手机APP远程控车,这些小细节能打动不少都市白领。看来车企们终于开窍了,知道现在买车的主力军变了。

要说最让人看不懂的还得是零跑B10,这车宣传铺天盖地,结果这周才卖了1309辆。去4S店实地看了下,发现这车虽然配置堆得满,但品牌认知度实在太低。销售说了大实话:"现在消费者买车就认特斯拉、比亚迪,我们这种新牌子得慢慢熬。"这话虽然扎心,但很实在。看来造车新势力光有技术不行,还得学会造势。

再看看传统豪强的处境,奔驰GLC虽然挤进前二十,但8710辆的成绩跟国产新能源车根本没法比。更惨的是奥迪Q5L,终端优惠都到8万了,结果月销才1.38万辆。反倒是问界M9这种增程式混动车型异军突起,这周4000多辆的成绩相当亮眼。看来消费者现在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增程式这种既能加油又能充电的车型正好戳中痛点。

这场销量大战给我们提了个醒:买车真不能光看广告。就像星越L这种传统燃油车,配置再高也架不住用车成本高;而像海狮05 EV这种新能源车,虽然续航没那么惊艳,但胜在用车成本低。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买车的主力军从80后变成了90后甚至00后,他们更看重智能配置和社交属性,像车载游戏、语音控制这些花哨功能反而成了卖点。

不过最让人担心的还是传统车企的转型速度。你看大众、丰田这些巨头,虽然也在推电动车,但产品力跟国产新势力比起来还是差了点意思。就拿ID.系列来说,虽然技术成熟,但车机系统卡顿、智能化配置不足的问题始终没解决。要我说啊,这些百年车企真得放下身段,多向新势力学习用户体验这块。

最后给准备买车的朋友提个醒:别光盯着销量榜,得看准自己的需求。要经常跑长途就选混动,城市代步纯电更划算;家里有充电桩选特斯拉,追求性价比看看比亚迪。记住,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炒的,千万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话术带偏了。各位看官对这波销量大战有啥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唠唠你的购车心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