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里头,特别是那些为了生计奔波,想买台既能拉货又能拉人的车的朋友们,估计都在关注一件事。
吉利旗下的远程汽车,推出了一个新的车型,叫“超级VAN”,具体来说是驭程版里的一款,定价在13.69万元。
这个价格一出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块石头,马上就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十多万块钱,买这么一个方头方脑的纯电动“大面包”,它到底行不行?
跟市面上那些老牌子的同类车比,它又有什么真本事呢?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像街坊邻居聊天一样,把这台新车里里外外掰扯清楚,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值得咱们老百姓花这笔钱。
首先得说,这台车不是一台全新的、凭空冒出来的车。
它属于远程超级VAN这个大家族,这次上市的,可以理解成是一个配置上的“升级补充版”。
在它之前,已经有一款外观长得一模一样的车型在卖了,价格是12.99万元,比新款便宜了整整7000块钱。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多花的7000块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是多了几个华而不实的配置,还是用在了刀刃上?
这正是咱们要弄明白的关键。
这7000块钱,最大的价值,也是最核心的区别,就藏在车子底下的电池里。
便宜的那款车,用的是一块51千瓦时的电池,官方说的续航里程是280公里,它的电池用的是一种叫做“风冷”的散热技术。
这个“风冷”说白了,就好像咱们夏天热的时候,在旁边开个电风扇对着吹。
虽然也能降点温,但效果比较有限,尤其是在大夏天拉着重货跑长途,或者是在充电站快速充电的时候,电池温度一高,性能就容易打折扣,时间长了对电池的寿命也不太好。
而咱们今天聊的这台13.69万的新车,它用的是一块更大的68千瓦时电池,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电池散热技术升级成了“液冷”。
这个“液冷”可就高级多了,它就像是给电池装上了一套精密的“水冷空调”。
有一套专门的管路,里面流淌着冷却液,能够非常高效、均匀地把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让电池始终在一个最舒服、最稳定的温度区间里工作。
这个升级带来的好处,可不是一点半点。
第一,续航里程实打实地增加了。
电池容量从51千瓦时增加到68千瓦时,续航里程也从280公里一下子蹦到了370公里,足足多了90公里。
对于开着这种车跑运输、做生意的朋友来说,这90公里意味着什么?
可能就是一天下来能少进一次充电站,能多跑一两趟活儿,节省下来的时间和多挣的钱,都是实实在在的。
第二,电池更耐用,也更安全。
液冷系统能让电池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这就大大延缓了电池的老化速度,也就是说,这台车的电池会更耐用,开个几年之后,续航能力也不会掉得那么快。
同时,稳定的温度控制也极大地降低了电池因为过热而发生故障的风险,安全性自然也就更高了。
这多花的7000块,买来的是更长的续航,更是长久的安心。
第三,充电效率也有提升。
虽然看起来快充时间只是从36分钟缩短到了31分钟,快了5分钟而已,但在分秒必争的生意场上,有时候这5分钟就能让你比别人更快地回到路上,抓住下一个生意机会。
所以综合来看,这7000块钱换来的是电池技术的代际提升,这笔账算下来,是非常划算的。
看完了核心技术,咱们再来看看它的本职工作做得怎么样。
作为一台轻客,空间和实用性是它的立身之本。
这台新车采用的是5座布局,根据这类车的常见设计,很可能是前面司机位旁边能坐两个人,后排再坐两个人,也就是“3+2”的布局。
这种设计的妙处就在于它的灵活性。
在工作日,你可以把后排座椅收起来或者拆掉,整个车厢后部就变成了一个巨大平整的载货空间,不管是装装修材料、送快递包裹,还是拉点农产品,都绰绰有余。
它就是一个能帮你创造财富的可靠伙伴。
而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把座椅装回去,它又摇身一变,成了一台宽敞的家用MPV,载着一家老小去郊区游玩,或者走亲访友,空间绝对够用,比普通的小轿车舒服多了。
这种既能干活挣钱,又能顾家享乐的“双重身份”,正好满足了现在很多个体户、小老板和大家庭的实际需求。
在配置方面,它也做到了实在不花哨。
像主驾驶位的安全气囊、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这些保障安全的基础配置都有。
对于这么大尺寸的一台车来说,倒车影像和雷达可以说是必需品,能帮司机省去不少麻烦。
车里还有一个7英寸的液晶仪表盘,虽然不大,但显示车辆信息清晰明了。
另外,它还配备了车联网和手机远程控制功能,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车辆的电量、位置,或者提前打开空调,这些都是非常跟得上时代的实用功能。
最后,咱们把它放到整个市场的大环境里去比较一下,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它的定位和优势了。
在纯电动轻客这个领域,竞争对手其实不少,比如福田的图雅诺EV,起步价就要15万多了;还有上汽大通的新途EV70,价格更是去到了22万以上;即便是合资品牌的江铃福特E全顺,起售价也接近20万元。
这么一对比,吉利远程这台超级VAN,用13.69万元的价格,就给到了技术更先进的液冷电池和370公里的续航,这个性价比就显得格外突出了。
它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直接用一个别人意想不到的低价位,打出了高一个级别的技术牌。
这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我们国家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过去我们总觉得,商用车嘛,就是个干活的工具,皮实耐用就行,不需要什么高科技。
但现在,吉利这样的企业告诉我们,即便是为普通劳动者服务的商用车,也同样配得上更先进、更安全、更高效的技术。
它们不再是简单地用低价格去拼市场,而是真正地把好的技术下放,让技术进步的红利,惠及到最广大的用户群体。
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诚意,更是我们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有力证明。
这台车的出现,给那些正在奋斗路上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既可靠又经济,还很有技术含金量的新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