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印度空军王牌苏-30MKI在克什米尔被巴基斯坦歼-10CE击落,残骸散落旁遮普邦农田。
俄媒“Top War”却硬吹:“苏-30MKI靠机动性逼停巴铁,为停战立功! ”
结果巴军发布会现场甩出雷达锁定画面和导弹残骸,网友笑喷:“俄式嘴炮,比苏-30的导弹还能飞! ”
俄罗斯“Top War”网站宣称,苏-30MKI凭借矢量发动机和飞行员技术,曾在2019年躲过F-16发射的AIM-120C导弹,这次又“奇迹般避开霹雳-15E”。
但巴方公布的航电记录显示,苏-30MKI被锁定时正以0.9马赫低速飞行,连超机动模式都没开启。 印度飞行员私下吐槽:“开矢量推力? 发动机会直接罢工! ”
苏-30MKI的AL-31FP矢量发动机故障率高达23%,印军272架苏-30MKI中,仅45%能正常升空。
俄乌战场上,同款苏-30SM因发动机失灵,被乌克兰无人艇击落,创下“战机沉海”的耻辱纪录。
俄印吹嘘苏-30MKI的N011M雷达能探测140公里,但2025年空战中,巴方歼-10CE在180公里外锁定目标,苏-30MKI的雷达却连巴军老式歼-7都没发现。
印度空军内部报告显示,N011M实际锁定距离仅75公里,且敌我识别系统频发故障,2019年曾误锁自家米格-21。
这款雷达重达1.2吨,占机身总重6%,导致苏-30MKI机动性比苏-27下降15%。 巴军调侃:“印度飞行员扛着冰箱上天,能灵活才怪! ”
苏-30MKI标配的R-77导弹,纸面射程80公里,实战中因格栅翼设计阻力过大,有效射程缩水至30公里,末端速度仅2马赫。
2025年空战里,巴方歼-10CE发射霹雳-15E,在145公里外击落苏-30MKI,而印军R-77连发射机会都没有。
印度曾花7亿美元升级导弹,结果40%的R-77在地面检测中自爆,军方被迫规定:“除非敌机贴脸30公里,否则禁止开火”。
巴军ZDK-03预警机实时监控战场,指挥歼-10CE和枭龙Block III静默接敌。
苏-30MKI即使低空突防至100米高度,仍被PL-15E的双向数据链锁定——导弹将目标信息回传歼-10CE,战机远程修正弹道,苏-30MKI机动规避成功率低于5%。
反观印度,“天空之眼”预警机探测范围仅300公里,且与苏-30MKI、阵风数据链不兼容,飞行员需手动输入坐标,反应比巴军慢15秒。
俄罗斯航空工业仍沉迷“机动性至上”,苏-57正面雷达反射面积0.5㎡(歼-20仅0.01㎡),却宣传“靠机动性对抗隐身战机”。
俄军A-50预警机升级拖延,前线用苏-34战斗机客串预警节点,遭乌军多次伏击。
印度已觉醒,计划用阵风F4.2替换40%的苏-30MKI,并采购美制F-15EX。 俄印合研的布拉莫斯导弹项目因技术泄露争议搁浅,印方转向以色列“狂暴”超音速导弹。
巴军歼-10CE单价5000万美元,不到苏-30MKI三分之一,却配备AESA雷达和PL-15E导弹。
2025年空战中,一架歼-10CE连续击落2架印军战机,飞行员获封“南亚王牌”。
残骸中发现的PL-15E导引头显示,其AESA雷达模块能在强电磁干扰中稳定追踪目标,技术等级超越美军AIM-120D。
俄媒至今嘴硬:“机动性仍是空战王道! ”网友神回复:“建议俄军开螺旋桨飞机,机动性更强!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