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SUV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的今天,2023年上半年,增程式SUV的市场份额比去年增加了约15%(体感/估算,样本少),而且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续航能力和充电便利性。这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这背后其实暗藏了供应链、研发和用户偏好的微妙变化。
刚刚我翻了下相册,看到去年我在4S店试驾一款增程SUV的照片。一只手握着方向盘,另一只在调节座椅,那天销售还跟我啰嗦了半天:你看,这款车续航可以跑到500公里左右,基本上不用担心中途充电问题。当时我只记得特地观察了一下车内噪音,觉得还能忍受。这就是消费者最关心的点——续航与体验。
我前前后后比了三款,估算下来——
第一款,是那款纯电续航220km(样本极少,只能估算),周末带家人去远一点的郊区,电量剩下10%的时候,这车基本就要停了。不能快充,上次充到80%差不多得等45分钟,比昊铂 HL 的12分钟慢很多(估算电池容量45kWh,充满差不多用20min,还是靠快充技术),在我心里这点就已经打了折。
第二款,是支持快充、续航300km(样本少,不一定准)的,但没有终身免费充电权益。像我那样普通家庭,电费每年也得1200多,十年下来,光电费就得1.2万左右(粗略心算,没算涨价,实际可能多点)。配置方面,这款车的舒适性也缩水不少——花了两万五,才能装上昊铂 HL全系标配的座椅加热、空气弹簧,心里有点咯噔。
第三款,亏电油耗达到7.2L,和昊铂 HL的5.3L比,差了快2L。你说这钱花得值不值?一年可能还得多花千把块在油费上。智能驾驶辅助也比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都没有(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比完,我特别留意试驾感受:昊铂 HL的底盘更扎实,过减速带几乎没颠簸,那辆竞品车,过弯时车身侧倾严重。噪音方面,亏电后,昊铂 HL的发动机几乎不可闻,体验挺安静。而另两款,有的亏电时还能听到发动机隆隆声,杂乱得很。
这让我在想,配置和体验真得是这个价位的硬指标。昊铂 HL的底盘和噪音控制,多少让我觉得研发的底子还算扎实——毕竟不是盲目追求电池容量,大件设计是否良心,才是稳妥的考虑点。
我可能得承认,之前我对全电续航的车都能用长途这个想法有所偏颇。增程技术,真假结合,不一定比纯电差,但关键是能用得更安心一些。这里面还涉及供应链的事——电池原材料涨价、国产化进展、以及快充技术成熟度……都在不断变化。昊铂 HL配备的快充技术,估算功率在125kW左右,能从30%冲到80%只需12分钟,虽然这个时间在行业内算不上最快,但用起来确实舒服。
你会不会觉得,充电其实也像泡面,开始吃还挺方便,吃到中途就变得繁琐,要等很久(这段有点虚构,不一定准,但我猜测快充背后可能还有技术门槛)?这也是我一直犹豫的原因——实际操作中,便利性才是王道。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还是有人建议多试几辆,看哪一款驾驶感受更直接。但性价比才是最打动人的点:昊铂 HL 增程版要价26.98万(估算,实际会有浮动),续航长、充电快、配置全,后续能省不少油费、电费。假设百公里油耗5.3L,8元一升,百公里成本不到50块。相比之下,亏电时的用油成本明显高出不少。
是不是有人会问:这么多比拼,哪些选项更真实?其实我觉得,有实际开发经历的朋友都明白:研发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和生活状态是矛盾的。最体感的,还是车子贴合生活场景,省得麻烦。
谈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像昊铂 HL这种车的优势,更多还在于让你不用为充电发愁。而且,终身免费充电权益这个卖点,真的挺难得。某位销售说,很多买车的朋友都很看重这个。
我好奇,买车的朋友们,最看重的又是什么?续航?成本?还是体验?反正我自己总结下来,能快充、长续航+配置全,才算是真好车。但要我说,最扎心的,还是那一抹细微的温度——车内空气的静谧,或是你在车里突然看到的那个油门微调的瞬间。
嗯……其实我还没有完全底定,毕竟市面上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变幻。你有在犹豫的那一刻吗?还是已经心裡有点偏向某一款?我觉得,只有亲自试驾,摸到那一瞬间的感觉,你才能告诉自己:这就是我要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