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申城车展上,吉利祭出了星舰7 EM-i。乍一看,这车颇有些震慑力,区区1.5L引擎,再叠加上插电混动系统,厂方宣称满箱油满电能撑住1402公里。这数据,莫不是能从燕京一路驰骋到魔都?
然而细细咂摸,这事儿恐怕没那么简单。
现如今,满耳朵都是“新能源”,似乎不沾点“电”,便要被时代的车轮碾压过去一般。但“新能源”这仨字,有时也像个百宝箱,啥都能往里塞。星舰7 EM-i这台1.5L引擎,你说它陈腐吧,它倒真不是纯粹的燃油车;你说它前卫吧,跟那些纯电怪兽比起来,又显得稍逊风骚。
这就抛出了一个诘问:咱们到底需要哪般模样的“新能源”?
不少人购车,图的就是个省心省力。油车开了数十年,病灶不多,补给也便捷。可新能源呢?里程焦虑、补能桩难觅、电芯衰竭… 哪个单拎出来都够让人挠头的。星舰7 EM-i这种插电混动,似乎想鱼与熊掌兼得,既能蹭上绿牌的福利,又能规避纯电车的那些烦恼。
不过,这种“既要…又要…”的念头,往往是最难得偿所愿的。
一方面,插电混动的构造更加繁复,这便意味着更高的维保成本和潜在的故障率。你琢磨一下,既有内燃机,又有电机,还得配上蓄电池组,哪个环节掉了链子都得往外掏腰包。另一方面,1402公里的续航,是在象牙塔里测算出来的。真刀真枪跑起来,谁又能保证不缩水几成?
尤为甚者,现今油价也在不断微调,电价亦非铁板一块。省钱,当真就是插电混动的唯一倚仗?
有人说,插电混动是权宜之计,是燃油车到纯电车之间的过渡态。这话听来颇有几分道理,但关键在于,这个“过渡期”要延续多久?
车企当然巴不得咱们频频换车,今儿买插电混动,明儿换纯电,后儿再来个氢燃料电池。可对升斗小民而言,买车可是笔大宗开销,谁乐意被车企牵着鼻子走?
况且,眼下新能源车市厮杀得这般惨烈,各家都在卯足了劲儿拼技术、拼配置、拼价格。星舰7 EM-i要想突出重围,单凭一个“省油”的噱头,恐怕还嫌单薄。
再说说外形设计。分离式头灯、贯穿式尾灯… 这些元素现如今都快成“公模”了,稍有新车都得来一套。但设计这玩意儿,见仁见智。有人觉得赏心悦目,有人觉得审美疲劳。
内饰亦然,全液晶仪表、悬浮式大屏… 堆砌物料谁都会,要紧的是如何将这些东西融会贯通,做出自己的格调。
是以,星舰7 EM-i到底能不能打动消费者,终归还得看它的综合实力。不能只盯着账面数据,更要看实际体验。
当下,大家都热衷于把汽车跟“智能化”捆绑在一块儿。但真正的智能化,并非仅仅是堆砌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层面的优化。语音交互够不够丝滑?自动驾驶够不够靠谱?车机系统够不够好用?这些才是决定消费者是否买单的关键要素。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原因归咎于技术迭代之时,是否忽略了消费者真实的需求?
汽车,说到底不过是个代步工具。它应当为人所用,而不是让人沦为它的附庸。
吉利星舰7 EM-i的问世,至少为咱们供给了一个新的选项。但这选项是不是最合你心意的,还得你自己好好权衡。
恰如开篇所言,1402公里这个数字固然诱人,但真正重要的是,这辆车能不能载你去你心之所向,并且安全、舒适地把你送返。这才是咱们购车的终极目标,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