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名为《通往山的那边》的公益短片在网上热播,片中,贵州关岭福农小学学生杨浩宇的目光总追随着花江峡谷大桥。花江奔腾而过,两岸斧劈刀削,这道“地球裂缝”让两侧人们相闻却似隔天涯。2025年1月,这座桥面至谷底落差625米的大桥正式合龙,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在大桥一侧的安顺关岭上关镇,杨浩宇经常要坐爷爷的三轮车赶两小时山路卖玉米,“等桥修好了,我们就能省好多时间,爷爷也不会那么累了。”这座全长超两公里的钢桁梁悬索桥,将把两小时车程缩短到几分钟。
今年6月24日,“阳光关爱・i读计划”走进福农小学,全国第20间“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正式落成。杨浩宇在新阅读室里找到了不少关于桥的书,认真翻阅着绘本里的插画,读着大桥如何飞越山谷的故事。
物理之桥与课堂科普:缩短的距离与打开的视野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126万个山头间矗立着3万多座桥梁,全球百大高桥近一半在此,成就了“世界桥梁博物馆”的地位。从北盘江大桥到花鱼洞大桥,这些桥梁不仅连通山川,更激发着走向世界的梦想。
对“桥”的兴趣,也在当地孩子的心里萌芽生根。
在学校新建的“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里,杨浩宇找到了不少关于桥的书。他认真翻阅着绘本里的插画,读着大桥如何飞越山谷的故事。
桥,不只是建筑意义上的连接体。在这里,它成为孩子们想象世界的起点。而在这片充满大桥的土地上,东风日产“阳光关爱·i读计划”正在用书本搭建一座座“桥”,通过崭新的阅读教室、欢乐的阅读课程,以及大量的书籍,让大山里的孩子看到远方的世界。
精神之桥与阅读力量:从旧书堆到新空间的蜕变
三个月前,福农小学的阅览室还是一间普通教室,藏书数量不足且书籍陈旧,难以满足全校三百余位学生的需求。当地较多学生家庭条件有限,缺少接触课外读物的机会,对阅读硬件改善的需求迫切。
如今的阅读室里,儿童绘本、文学名著、历史人文读本、科普图书等各类好书一应俱全。适合学生的桌椅、贴满阅读名言卡片的可移动白板、富有童趣的卡通装饰,共同营造出温馨环境,室内还配备了电脑、音响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韦元武感慨:“现在每个孩子都能读上书、读好书了,这是以前不敢想的。阅读给孩子打开了一个通往外界的窗口,让他们在山水之间,也能想象更远的世界。”孩子们在阅读室里主动翻书、记读书笔记、参加讲故事活动,变化特别明显。
十八年公益坚守:央企责任与乡村振兴的温暖答卷
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公益项目自2008年启动,十八年来已走进全国18个省份,开展69站爱心旅程,,已建成20间阅读室,捐赠近7万册图书,开展超610节优质阅读课,公益里程超过10万公里,惠及超过100万师生。2019年起,“阳光关爱・i读计划”以更多元的方式撬动乡村儿童阅读潜能,从单纯的图书援助,到打造可持续运营的阅读空间。
在贵州,东风日产长期扮演“搭桥人”角色,推动精准扶贫、捐资助学、应急救援等公益项目。刘应辉提到:“东风日产带来的不仅是书本,还有孩子们精神上的自信。阅读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但时间久了,会在孩子心中扎下根,未来总要有人走出大山,要靠文化的力量。”
桥梁与阅读,共同连接着乡村与世界,是孩子们通向广阔人生的通途。东风日产用十八年的坚守证明,这场跨越十八年的公益行动,是对乡村振兴最温暖的答卷,也是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