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宝马X7,尺寸堪称“巨无霸”,可销量却让人跌破眼镜,远不如小弟X5 L那般风光。
它比同门的X6轿跑稍强,却在大幅优惠的加持下,落地价一路“自由落体”。
曾几何时,起步价高达103.9万,如今73万、74万就能开回家,85万到88万之间就能搞定,不到90万,这价格跳水得有多狠?
即便是顶配尊享型,裸车价122.9万,落地也仅百万出头。
这降价幅度,简直是给潜在消费者画了一个巨大的“惊喜价”饼。
再看看这9月份的数据,349台的销量,对比前几个月确实有所回升,但这提升,仿佛是杯水车薪,效果微乎其微。
与老对手奔驰GLS相比,X7显得力不从心,销量仅是GLS的一半左右。
要知道,在改款之前,X7就已不是GLS的对手,如今换代升级似乎也未能扭转颓势,依旧难与GLS分庭抗礼。
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为何尺寸最大,却销量不敌?
探究其原因,我们不妨从“颜值”说起。
“环形光耀格栅”搭配“分体式大灯”,这一设计语言X7与7系共享,可是在X7身上,却未能激发出应有的磅礴气势。
与上一代车型相比,整体的“逼格”和场面感,似乎都打了折扣。
这不禁让人想起“画蛇添足”的典故,本意是锦上添花,却可能适得其反。
然而,抛开外观的争议,X7在配置上确实展现了同级领先的水准。
入门车型便搭载了3.0T L6涡轮增压发动机,辅以48V轻混系统,匹配采埃孚8AT变速箱和适时四驱。
这套动力组合能爆发出381马力、520牛米的峰值扭矩,百公里加速仅需5.8秒,比奔驰GLS450还要略胜一筹。
更值得一提的是,入门的40i领先型就配备了21英寸轮圈,而GLS450的入门动感型仅为20英寸。
这“大脚”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无疑是X7的一大亮点。
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亘古不变。
40i领先型之所以价格更具吸引力,其配置的精简是显而易见的。
M高性能卡钳、全速自适应巡航、L2级辅助驾驶、并线辅助、道路交通标识识别、电吸门等一系列高阶配置,在40i尊享型上是标配,但在领先型上则需要额外选装。
这就好比“画龙点睛”之笔,少了这些关键配置,车辆的整体表现自然会打些折扣。
进入车内,X7的内饰布局与X5L大同小异,整体风格偏向科技与豪华。
最大的区别在于,X7后排增加了第三排座椅,使其成为一款真正的“全能型”SUV。
不过,40i领先型在舒适性配置上,同样有所取舍,与40i尊享型相比,少了16000元的HUD抬头显示、方向盘加热、真皮座椅、第二排座椅加热功能,以及后排加热/制冷杯架和电动后排侧遮阳帘。
这些舒适性配置的缺失,对于追求极致体验的消费者来说,或许会成为一个考量点。
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与14.9英寸中控屏组成的“一体式联屏”,显著提升了整车的科技感,这无疑是向“数字化座舱”迈进的重要一步。
然而,在3105mm的相同轴距下,强行塞入第三排座椅,对第三排乘客的舒适性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
与X5L宽敞的第二排相比,X7的第三排更适合短途应急,长途乘坐的舒适度必然大打折扣。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空间与舒适,往往需要做出权衡。
如此看来,X7的困境并非空穴来风。
动力强劲,同级配置也算得上慷慨,但外观设计的“不讨喜”却成为了其销量增长的“绊脚石”。
不得不通过大幅降价来吸引消费者,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市场对其产品力定位的微妙反馈。
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大块头”的豪华SUV,在颜值与销量之间,究竟该如何取舍?
或许,对于宝马而言,如何平衡“德系严谨”与“市场潮流”,将是未来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