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刚提就发现补漆!车主傻眼,4S店:监控没拍到?

咱用车社,今日要给大伙儿说件新鲜事儿!

新车到手,本该是件让人心头敞亮的大喜事,谁曾想,有人提了辆新车,开回家没两天,就发现车子有点“不对劲”。

后叶子板和车门,那颜色,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别扭,细一查,好家伙,竟然是补过漆的痕迹!

这操作,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新车刚提就发现补漆!车主傻眼,4S店:监控没拍到?-有驾

这事儿的主角,是钟祥的聂女士。

8月14号,她在武汉一家店里,满心期待地提了辆丰田小型SUV。

提车当天,店里为这辆新车进行了“武装”,安装了倒车影像、贴了膜,一系列的装饰工作完毕。

当晚11点多,车子终于抵达钟祥,停在家中,静待后续。

然而,三天后,当聂女士准备为爱车办理上牌手续,前往洗车店清洁时,一个惊人的发现彻底打破了这份宁静。

洗车师傅那双经验丰富的眼睛,敏锐地捕捉到了细节:“您这车,后叶子板颜色和车门好像对不上,是不是补过漆啊?” 聂女士听闻,心头一紧,赶紧凑上前仔细端详。

果然,不光颜色存在肉眼可见的差异,那漆面触感更是有些凹凸不平。

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开始怀疑,这辆新车,会不会是在运输途中就已经遭受了磕碰,被进行了二次喷漆?

带着这份疑虑,聂女士立刻联系了购车店家,约好时间,又将车子重新开回了武汉。

专业漆膜仪的检测结果,更是坐实了她的担忧:正常漆面厚度应在90微米左右,而聂女士的车上,问题部位的漆面厚度竟高达160微米!

这数据,如同一记重锤,宣告了车辆确实经过了补漆。

据了解,聂女士是通过武汉市云车汇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订购的车辆,提车地点则是在中升一汽丰田4S店。

云车汇方面表示,4S店检查后确实确认了车辆存在补漆情况,但他们强调,如果4S店在销售前就知情,一定会提前告知消费者。

这下,责任的焦点自然落在了中升一汽丰田4S店身上。

4S店工作人员承认,技师已确认车辆存在补漆,但他们声称,调取了车辆从进店到交车期间的所有监控录像,并未发现店内有任何喷漆操作。

“在我们店里,所有情况都是正常的。”至于聂女士关于“运损车”的推测,4S店表示,目前的物流数据显示并无异常,他们已向厂家申请调阅该车从出厂到抵达门店的全流程物流信息,以查明问题的根源。

同时,4S店也提出了要求,希望聂女士能提供提车后未曾发生任何事故的证明。

4S店的态度是明确的:若补漆发生在交车之前,责任将由他们承担,并会妥善处理;若发生在交车之后,则责任归属消费者。

目前,聂女士正着手收集相关证据,以证明提车后她并未对车辆进行过任何喷漆修复。

这桩事,说起来,颇有“买椟还珠”之感,消费者满心欢喜地捧回“新车”,却发现里面藏着“旧的伤痕”。

新车刚提就发现补漆!车主傻眼,4S店:监控没拍到?-有驾

新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承载的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踏上新征程的起点。

这份期许,本应如“初生牛犊”般纯粹,不应沾染丝毫瑕疵。

聂女士的遭遇,无疑是在这份期待中划开了一道口子,让喜悦蒙上了阴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这辆车,在踏上“足下”之路前,就已经显露出“瑕疵”。

聂女士的经历,恰如《诗经》中所言:“白毛浮于雪”,本该纯净无暇,却在细微处显露了不同。

这补漆,究竟是何方神圣?

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抽丝剥茧:

运输环节的“暗流涌动”?

新车从工厂到经销商,这漫长的旅途,如同“过五关斩六将”。

在装卸、运输过程中,难免会遭遇磕碰。

为了不影响销售进度,一些经销商可能会选择在车辆抵达4S店前,就进行“快修”,补漆便是其中一种常见手段。

这就像是“亡羊补牢”,却也因此丢失了“最初的那份完整”。

经销商的“策略性遗漏”?

也有可能,在车辆交接过程中,经销商明知存在一些小瑕疵,但为了规避责任,选择“心照不宣”,未向4S店如实告知,任由其流向终端市场。

这便如同“掩耳盗铃”,试图蒙混过关。

4S店的“环节疏漏”?

尽管4S店声称监控未显示补漆操作,但漆面厚度的数据却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否意味着,在车辆入库后的某个环节,存在未被监控到的“操作”?

或是车辆在其他地方完成了修复,然后才被“完好无损”地移交给4S店?

消费者在提车时的“火眼金睛”,显得尤为重要。

新车刚提就发现补漆!车主傻眼,4S店:监控没拍到?-有驾

正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新车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是保障自身权益的第一道防线。

漆面: 不仅要留意色差,更要关注漆面的平整度,是否有橘皮纹、流漆的痕迹。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斜视车身,能够更清晰地发现漆面的细微之处。

接缝: 车门、引擎盖、后备箱等部位的接缝,应保持均匀、规整。

缝隙的宽度若是不规则,或是忽大忽小,往往是修复过的征兆。

玻璃: 检查所有车窗玻璃的生产日期标识,应与车辆的整体生产日期相近。

若有某块玻璃的日期明显晚于其他,则可能经过更换。

轮胎: 新车轮胎应几乎无磨损,这一点同样不容忽视。

内饰: 座椅、方向盘、中控区域等,应检查是否有划痕、污渍,或是不自然的磨损痕迹。

这桩事,最令人感到沮丧的,莫过于那份被辜负的信任。

本是满怀憧憬,却在提车后发现,这份“新”并非如初见般纯粹。

这就像是“画龙点睛”时,点错了位置,原本的精妙构思,却因此失了神韵。

消费者花费的是“新车”的价钱,换来的却是可能经过“二次打磨”的产品,这种心理落差,难以言喻。

这件事情,也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汽车销售环节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薄弱之处。

信息不对称,是消费者在交易中常常面临的困境。

而当消费者试图维护自身权益时,往往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举证,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因此,汽车销售行业,更应将“诚信”二字牢记于心。

4S店和经销商,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从源头把控车辆质量,做到“货真价实”。

与其试图“蒙混过关”,不如坦诚告知,给予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唯有如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长久的信赖。

最终,买车,本应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而提车,更是这份愉悦的顶点。

切莫让一时的激动,冲淡了审慎的判断。

细致的检查,是对自身权益的最好保障,也能让您和您的爱车,真正开启一段美好的旅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