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豪车10秒烧成空壳?理想MEGA事件背后的电池较量

一辆售价超过50万的理想MEGA,在没遭受剧烈撞击的情况下,10秒钟就着了火,最后整个车烧得就剩个架子。这事儿一出,买了这款车的家长们都慌了神,纷纷在网上晒自己教孩子怎么从电动车里逃生。说真的,谁能想到花这么多钱买的车,打的旗号是“家庭安全”,结果反倒成了让人提心吊胆的隐患?

10月31日那天,理想官方终于出来道歉了,承认跟出事那辆车同一批次的MEGA在冷却液上存在质量问题,极端情况下会导致电池热失控。话说到这儿,问题就来了——这车用的可是宁德时代那款号称突破了技术瓶颈的麒麟三元锂电池啊,带着豪华光环来的,怎么就出了这档子事?

50万豪车10秒烧成空壳?理想MEGA事件背后的电池较量-有驾

这场意外像是捅了马蜂窝,把压了多年的电池路线之争又翻了出来。三元锂和磷酸铁锂,这两种电池谁更靠谱,谁更适合装在车上,吵了好些年了。原本市场上各有各的地盘,相安无事。现在可好,顶配车型都能出这种事,老百姓心里能不打鼓吗?

咱们先说说这两种电池到底有啥不一样。三元锂电池性能确实猛,续航长、充电快、低温表现好,特别适合追求极致体验的高端车型。可问题就在这儿——它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安全性上先天就有点儿吃亏。有研究数据摆在那儿,三元锂电池在200度左右就可能开始分解,而且分解过程中还会释放氧气,等于是自带燃料和助燃剂,火势根本控制不住。

反观磷酸铁锂,虽说在性能上差那么点意思,可人家皮实啊。得烧到500度以上才会出问题,而且分解过程不产生氧气。有人做过实验,用针扎电池模拟内部短路,三元锂10秒就能飙到四五百度,磷酸铁锂得两分钟才能到300度。别小看这一分多钟,关键时刻可能就是逃生的黄金时间。

50万豪车10秒烧成空壳?理想MEGA事件背后的电池较量-有驾

理想之前可没少吹自家的电池有多安全。什么单体失效率控制在十亿分之一,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三个数量级;什么云端电池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测上万个控制点,毫秒级反馈异常。听起来挺唬人的,可这次事故说明,再先进的监控系统,也架不住材料本身的化学特性啊。

小鹏那边的动力总监顾捷就在微博上发话了,说他们99%的新车都用磷酸铁锂,加上各种安全措施,从创业到现在没出过一起自燃。这话说得挺硬气,也确实戳到了不少人的心窝子。

那问题来了,既然三元锂这么“危险”,为啥高端车型还非得用它?这事儿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50万豪车10秒烧成空壳?理想MEGA事件背后的电池较量-有驾

2016年那会儿,国家调整了新能源补贴政策,把补贴额度跟电池能量密度绑在了一起。三元锂能量密度高啊,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市场份额蹭蹭往上涨。那时候磷酸铁锂日子可不好过,到2019年市场份额只剩32%,都快被边缘化了。

不过风水轮流转,从2021年6月开始,磷酸铁锂装机量反超了三元锂,之后就一路狂飙。今年的数据更夸张,市场份额稳稳站在70%以上,个别月份甚至突破80%。这才几年功夫,怎么就反转了?

说白了,还是市场说了算。新能源车从高端玩家手里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十来万的车成了主战场。这时候成本就成了最关键的因素。三元锂一度电要450块,磷酸铁锂只要300块左右。算笔账就知道了,80度的电池包,用三元锂得多花一万二。这笔钱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里,能决定一款车的生死。

50万豪车10秒烧成空壳?理想MEGA事件背后的电池较量-有驾

更妙的是,这几年增程车和插混车火了起来,这类车恰好能完美弥补磷酸铁锂最大的短板——低温衰减。以前李想还说过,磷酸铁锂对增程车简直是灾难,因为低温和低电量情况下电压掉得厉害。可你看现在,理想自己推出的L6全系都用上了磷酸铁锂,这脸打得啪啪响。

再说了,磷酸铁锂这些年技术进步也挺大。2020年比亚迪搞出个“刀片电池”,直接把电芯集成到电池包里,省掉了中间的模组环节,空间利用率从40%提升到60%以上。这招“以空间换续航”玩得挺溜,磷酸铁锂的续航能力一下子就上去了,跟三元锂也能掰掰手腕了。

50万豪车10秒烧成空壳?理想MEGA事件背后的电池较量-有驾

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极氪的金砖电池,也都开始用磷酸铁锂技术。市场用脚投票,把三元锂挤到了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里。

不过话说回来,三元锂也不是没有活路。在高端市场,它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为啥?因为追求极致性能的豪车,必须要全方位的最优体验。

拿性能车来说,比亚迪仰望U9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续航450公里;小米SU7 Ultra用三元麒麟电池,续航630公里。虽说小米的电池包更大,可每度电的续航还是比仰望U9强,而且整车重量还更轻。这对操控性、加速性能的影响可不小。

50万豪车10秒烧成空壳?理想MEGA事件背后的电池较量-有驾

低温性能就更不用说了,磷酸铁锂再怎么改进,目前还是比不过三元锂。大电流放电能力、加速性能,三元锂都更占优势。所以那些四五十万以上的豪车,还是离不开三元锂。

车企和电池厂商也在想办法,通过改进结构、优化算法、升级散热系统,来降低三元锂的安全风险。蜂巢能源今年7月搞出的“龙鳞甲二代”电池包,就是全球第一款量产的65千瓦时大电量800V三元增混电池,增加了防爆阀和保险装置,提升安全性。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三元锂以后就守着高端市场这块地盘,跟磷酸铁锂死磕到底?其实不然,三元锂的未来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50万豪车10秒烧成空壳?理想MEGA事件背后的电池较量-有驾

往远了看,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技术,而三元锂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路径。丰田、宝马、宁德时代这些大厂搞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基本都选高镍三元。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同时把能量密度推到400-500瓦时每千克的新高度。可以说,三元锂是通往固态电池时代的一把钥匙。

往近了看,飞行汽车、高端机器人这些新兴领域,对电池的轻量化和能量密度要求极高,每一克重量都要精打细算。这些产品对性能要求远超地面车辆,但又不太在意成本,正好是三元锂大显身手的舞台。

所以说,理想MEGA这场火虽然烧得很凶,引发的讨论也很激烈,但它并没有给电池技术路线画上句号。它只是再一次提醒我们,技术的终点是需求,不同的产品会继续存在下去。

50万豪车10秒烧成空壳?理想MEGA事件背后的电池较量-有驾

说到底,在路上跑什么车、装什么电池,不是哪家企业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市场里无数个需求、无数个消费者共同选择的结果。安全和性能的平衡,成本和体验的取舍,这些永远都会是动态调整的过程。

你觉得呢?如果让你选,你会买用三元锂电池的高性能车,还是更倾向于用磷酸铁锂的安全实惠款?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也聊聊你对电动车安全的真实担忧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