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区首列国际班列开辟跨境运输新通道

4月28日上午,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首列从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沈金”铁路近海场站始发开往俄罗斯莫斯科的国际班列正式发车该班列装载150吨国产乙丙橡胶,标志着辽中区继国际公路运输TIR沈阳集结中心后,成功开辟又一条“安全、绿色、快捷、高效、经济”的运输新通道,为辽宁对外开放格局注入强劲动能。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晓波出席仪式并宣布发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淑文、区政协主席张新波参加仪式。

辽中区首列国际班列开辟跨境运输新通道-有驾

首列启航,打通国际物流新动脉

首发仪式现场,副区长冯冬昌在致辞中指出,中俄货运铁路国际班列的开通,是辽中深化对外开放、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继我区获批IRU认证,成为全国第四家、东北首家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成功打通“第四物流通道”后的又一重大突破,班列的开通,不仅验证了场站国际联运能力,更通过区港联动”“查验前置等模式创新,推动综保区与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标志着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实现公路+铁路双通道突破,为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注入新动能助力中俄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据悉,此次首发的国际班列共搭载6个集装箱,货物在沈阳综保区辽中园区完成集货和报关后,从近海站搭乘国际班列,从满洲里口岸出境,发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批乙丙橡胶,作为班列运输的首批货物,具有标志性意义,彰显了辽中区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上的重大突破。

辽中区首列国际班列开辟跨境运输新通道-有驾

多维布局,构建立体化物流网络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配套功能区,“沈金”铁路近海场站自2022年5月启动建设以来,已完成一期169亩园区建设,累计投资 2.17 亿元,建成包含铁路专用线、海关监管场所等在内的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在运输模式上,场站实现多维突破:公路运输领域,2024年12月27日获批东北首个国际公路运输(TIR)沈阳集结中心,已开通“中国—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跨境线路,累计完成69车次、4000万元货值的TIR运输。在铁路运输领域,已接入国家铁路运输管理系统(TMIS),今年3月开通国内铁路及“铁海联运”业务;此次国际班列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公路+铁路”双通道立体化物流网络,助力近海场站成为沈阳都市圈的物流枢纽核心。

辽中区首列国际班列开辟跨境运输新通道-有驾

锚定目标,迈向东北亚物流高地

随着首趟班列顺利启航,沈阳辽中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启枢纽经济”发展新篇章。未来,辽中区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中俄货运铁路常态化高效运行。依托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配套功能区,辽中区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打造沈阳对外开放桥头堡东北海陆大通道战略节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此次班列的成功开行,不仅是辽中区物流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更展现了其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集散中心、辽宁向北开放新高地的坚定决心。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海关相关负责同志,辽中区政府、区政协相关领导,沈阳辽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直部门主要领导及沈阳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负责人出席本次首发仪式。

#辽宁好网民守法好公民# #振兴新突破辽宁杠杠滴# #新时代六地辽宁杠杠滴#

信息来源:“开放辽中”微信公众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