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普通人最傻的行为就是频繁换汽车。你说,最近几个朋友都在抱怨预算紧张,车却总想着换新。这事我倒没太多感触,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我家那辆车,已经十年了。说实话,我打算开到十五年,再考虑换掉。
你知道吗,我翻了翻自己的账,发现一辆车开十五年,实际上花的钱还挺少的。估算一下,十多年的车,平均每年花不到1.5万买车的钱(这可是粗算,毕竟保险、保养啥的算进去)。如果换成两辆新车,可能两三年一换,按最低的标准,起码每年得掏个3万块,时间一长,这钱可真不少。
这时候,我心里就在想:要是真的把钱存银行,或者用在孩子教育、老人养老上,可能比不断换车更实在。毕竟,车在我这里,跟一只老狗似的,陪我走了那么多路,看了那么多风景,感情也出去了。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2012年年底买的那个长安欧诺,虽说已用旧,但店家还要价三万,我觉得这车的价值都能坚持到15年后还算不错。
反转来了。你说,别说普通人,就连我国内某些副总,在车展上搭个奔驰、宝马的,怎么也不会喜欢长时间用一辆车,底层真的不一样吗?我觉得一部分还是面子文化。毕竟,汽车已被不少人当作身份的象征,到底是实用还是虚荣,得看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些人换车,是因为怕停车场里别人看笑话?嗯,也许吧。
换车频率大概有个样本:估算,一个城市平均32岁男性,月收入在8000左右,他一年花在车上的钱基本在4-6千(保险、油、保养),如果他喜欢换新,年里大概四次车,都新鲜感十足,但花费也会随之堆积。
我记得我有个朋友,刚买新车一年,就换了。原因很简单,他说:我怕车旧了不好看,也怕零件贵。他还特意跑到4S店去问,换车还能享受优惠,特别是加装点配置,心里很满足。其实我挺理解的——别人有钱,或追求新鲜感,或者是工作需要。
我心里又在想:为什么我并不觉得一定要换车?我那个二手马六,老婆骑着来回接送,还挺安静的。没有毛病,省油,又能用上好几年。你知道吗,我还试过跟媳妇计算,百公里油耗,能控制在7升以内(大概心算。一毛钱一升油?没细想过。)我觉得,车也像生活中的伙伴,陪你走那么多年,感情软化。就像那辆车的座椅,每次坐进去都特别踏实。
这里插个题:你有没有那种觉得车越久,越有感情的反感?很多人喜欢新鲜感,嗯,也能理解。毕竟,世界变得太快,科技都在折腾,换新也确实带点面子上的快感。
对了,得说一句,供应链博弈太精彩。有时候我觉得,汽车厂商跟我们消费者、配件供应商之间,就像一场拔河比赛。不压榨点供应链的利润,卖车都难赚钱。比方说,一块的小零件,可能在供应商那只值五块,到了4S店,标价能翻个十倍。难怪售后那么贵,修个刹车片都得死磕。
另外一方面,我也在想:研发流程的快车道是不是变成了快死路?很多新车,刚上市几个月,就开始被吐槽电池寿命、装配质量出问题,那些先行者付出了代价。我觉得,研发就跟做菜一样——要耐得住火候,要慢慢熬。不能只追求快,要不然,真要花钱修鞋(比喻修车),还不如坚持用一辆穷车,慢慢来。
顺带一提,车价的变动其实挺有趣。你说,别的城市一个配置的车,价格涨了估计2-3%(体感,好几次碰到涨价通知),但同样款式,二手市场的价格变化就很难把握。有时候,老车只要维护得当,保值率还能高点。曾看过个数据,十年前买的车,保值率还能到原价的40%。还真没料到,老车还能挣扎出点价值来。
你说,所有的这些,跟我自个儿买车、用车的心态有没有关系?或许吧。有的人爱开新车,但我发现,没必要急着追逐新车很多炫酷配置当中剩下的心碎。这种追求,像极了现代社会的快餐文化。上车快、用完扔,似乎大部分人都在用换新来抵抗平淡。
又跑题了,反正我觉得——普通人用一辆车,不一定要拼命追求新鲜感。一辆车,能陪你走那么多年,慢慢用,慢慢惯,也是一门生活的智慧。
你会不会也觉得,有时候,车不用看面子,也不用装什么豪华感——只要用得顺手,用得安心,就够了?或者说,真有人为了某个瞬间的炫耀而不断折腾自己,值得吗?
我是不那么懂豪华那些事,但我清楚,车是为用而不是装饰的。但这个用,怎么定义?这其实挺复杂的。
说了那么多,不知道你怎么看?换车是不是一种逃避,还是一种追求? 哪天,我突然觉得,那些长情车,才是真宝贝,也许我也会被影响,想要一直陪着它跑下去。
到我倒是挺喜欢那种慢生活的感觉——也许,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把那辆老车磨光,把它变成一部老物件,在车库里静静陪我。你说,这算不算一种逆潮流?
-------------------
(反正,不管怎么说,车还得自己喜欢开才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