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现在买车,尤其是买电车,真是越来越让人头大了。以前买车,大家图个实用,品牌靠谱点就行,现在一堆新势力电车把价格直接抬到天上去,感觉买个车都得先做一番心理建设。随便看看那些新势力的高端电车,什么理想L9、问界M8、蔚来ES8,随随便便一辆车就五六十万,还动不动宣传自己是改变生活方式的“智能终端”,说得跟买了车就能起飞一样。问题来了,这价格真值吗?
我其实挺想问一句,到底什么才是“豪华”?是比别人多点LED氛围灯,还是前排座椅多两个按摩模式?难不成让中控屏再大一点就能算迈巴赫了?说真的,现在这电车的豪华,很多是靠“感觉”和“氛围”在吹,真说实用或者说真正的技术壁垒,能有多少东西是买贵的电车才能享受的?又有多少是花哨的“体验加分项”?新势力敢定这种高价,要么是真的技术牛,要么就是营销牛。可这营销,撑不住的时候,用户能不能感觉到亏了,谁又敢保证呢?
这时候,吉利银河M9这种传统势力的反击就来了。本来大家都习惯了“高端电车=贵”,吉利一上来直接给出个19万多的价格,听说最终落地说不定还下探到17、18万区间,这一下子整个格局就不一样了。你看看,这车体型不小,配置也全,空间、动力、舒适性全都不拉胯,关键价格还厚道。有人就问了,这传统车企到底是不是要“降维打击”了?
细细琢磨这事,其实有几个值得思考的地方。第一,大家到底买车看什么? 这些年新势力把“智能”和“品牌调性”往上堆,确实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和追求潮流的家庭。但真到买车这一步,很多人也就是图个开着舒服、用着省心,维修、保养靠谱就够了。所以吉利敢拿自己的底子出来,价格打下去,配置拉起来,是不是就是在赌“理性消费者”的回归?你说咱中国人,讲究务实,能省钱还不省吗?豪华一阵风,便宜才是真。
再说吉利这个M9,很多人看参数说,底盘用的铝合金、悬架结构全独立、座椅舒适还有小桌板,电池用的是主流的宁德时代铁锂电池,你就说这些硬实力,和理想、问界那些高端车到底差多少?真正的电池安全性、续航里程、动力表现,也都能给到主流需求。有的东西你花六十万能买到,花二十万也不差多少,只是包装和故事讲得没那么激动人心而已。
第二个问题,用户选车到底是冲着品牌还是实际体验?你像手机圈,很多人会说,苹果用着最爽,贵也认。可是汽车跟手机真一样吗?和手机不一样,汽车动辄几十万,买贵了省不了多少心;买便宜点,过两年保养维修还得看售后。如果吉利银河M9能保证三大件稳定,配置实在,品牌口碑也还行,是不是大家选的时候就不再非理想、蔚来了?更何况吉利不是传统车企那种“油改电”的玩法,人家现在也会造“纯电架构”和“智能座舱”,配置和体验拉满,又能控制成本,这难道不是优势?
第三,新势力定价到底在割谁的韭菜?你看理想、蔚来这些车,宣传时各种“智能化”、“氛围感”,但说白了核心技术大多都没垄断,车里的很多软硬件供应商,都是传统车企也用的东西。那剩下这些三万五万的溢价,买的是啥?买的是“品牌故事”、“创新感”,但说到底,故事能保值吗?用户愿意为故事买单,但一旦故事讲腻了,新势力还能拿什么留住老用户,吸引新用户?这个问题,你说大家有没有想过?
其实,汽车市场从来都是靠性价比和用户口碑打天下。早些年豪华车崛起,就是因为技术确实碾压,做工好,售后靠谱。现在电车圈子,新势力一阵猛攻,讲智能、讲新体验,但技术门槛其实已经在逐步被传统势力赶上。传统车企虽然起步慢点,但老底子厚,渠道多,工厂和生产线也成熟。你想新品牌要投入几百亿砸平台,还得找各种渠道、人员,最后落到交付和服务上又是一堆坑;老牌车企这些东西手指一挥全有,能不能后来居上,那还真说不定。
咱再看看用户心理。买新势力的车,大家其实是赌个未来,“新鲜、好玩、智能”——但多花那几十万的快乐能持续多久?假如吉利银河M9把这些日常体验做实了,价格砸到十八九万,还能享受该有的智能、舒适、安全,那用户是不是有理由反过来问一句:凭啥我要多花三十万只是为了品牌LOGO和点智能语音?
当然,价格不是万能的,光便宜不能为所欲为。要是真砸价,品质跟不上,谁买一次谁闹心。吉利传统车企不是没坑过,但这次银河M9看起来确实把配置和价格都做了个平衡,没硬伤。要是能保证用得住、用得久,又能把售后和服务做扎实了,真有可能用“实用主义”给新势力一记闷棍。
你看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其实开始回归理性了。“新潮”让人一时兴奋,但最终买车还得问自己:这车能开几年?以后容易修吗?掉价快不快?同价位里到底能享受到多少实在的东西?吉利银河M9这波不光是搅了新势力的行情,更可能让整个电车圈子重新回归“用户为王”。高端电车这概念,很可能就被重新定义了,不再是“定价就是高端”,而是“好用才高端,谁用谁知道”。
但有句话我要放在最后,吉利这波能不能成,还得看用户买不买账。新势力有故事有粉丝,有忠诚度;传统势力有做工有售后,有渠道。新旧势力的较量,其实是“体验VS情怀”的较量。银河M9把体验做得够值,价格降得够狠,品牌口碑够硬,上市后真要火,那才是汽车市场下一波大变革的起点。
到时候,谁还敢抬价割韭菜,就是谁落后。真到那一天,车圈儿的游戏规则就得换一换了。谁能靠用户满意活下来,谁才配得上“高端”的字。这事儿,我觉得,值得所有车企都好好琢磨琢磨。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