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4辆与954万:荒诞数字刺痛公众神经
2024年,众泰汽车创下中国车市最魔幻纪录——全年仅售出14辆汽车,却为16名高管支付954.91万元薪酬。董事长胡泽宇年薪196.59万元,相当于每卖1辆车就能分得14万元。这种“亏得越狠,薪拿越稳”的怪象,像一柄尖刀刺破了企业治理的最后遮羞布。
二、权力游戏:当薪酬机制沦为高管提款机
众泰的薪酬体系暴露出三重黑洞:
自我定价特权:公司章程赋予董事会自主决定高管薪酬的权力,形成“裁判员给自己发奖金”的闭环;
零业绩高回报:在工厂停工、研发归零的背景下,管理层仍能坐享百万年薪,与普通员工3000元月薪形成云泥之别;
逆向激励陷阱:过去5年累计亏损超137亿元,高管却累计领取4000万元薪酬,完美演绎“企业失血,个人输血”的畸形生态。
三、行业照妖镜:中国车市治理之殇
众泰绝非孤例,其病灶折射出行业通病:
• 山寨基因反噬:曾靠“保时泰”年销33万辆,却因抄袭路径依赖导致技术空心化;
• 僵尸企业续命术:通过债务重组等财技维持上市资格,市值50亿元远超净资产,沦为壳资源炒作标的;
• 监管失灵警示:深交所问询函难阻薪酬乱象,暴露公司治理与市场监管的双重失效。
四、破局之道:从制度重构到价值回归
这场闹剧倒逼三重变革:
薪酬革命:推行股权绑定与对赌协议,让高管收入与销量、利润深度挂钩;
治理手术:引入中小股东薪酬表决权,打破董事会“一言堂”;
退市震慑:严查“非经常性损益”美化报表行为,让空壳企业及时出清。
众泰的荒诞剧仍在续写,但中国汽车产业已来到十字路口。当新能源赛道激战正酣,我们更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让薪酬回归价值创造本源,让市场惩戒投机取巧者,让每一分年薪都闪耀奋斗者的光芒。毕竟,真正的商业文明,容不下“14辆销量养肥千万年薪”的黑色幽默。
这场始于薪酬争议的风暴,终将沉淀为中国企业治理的转折点。正如网友在深交所互动平台的犀利发问:“如果卖14辆车就能拿百万年薪,中国车市的未来该驶向何方?”答案,或许就藏在刮骨疗毒后的新生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