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几万买试驾车,结果赔掉几十万?这教训太扎心了
武汉张女士最近真是哭都来不及。为了省几万块钱,她去年咬咬牙买了辆67万的试驾车,结果今年8月在高速上被追尾,对方全责,听起来挺安心吧?可保险公司只赔了24万,车损却高达53万,几乎等于报废。为啥差这么多?就因为她买的不是新车,而是从4S店过户给她的试驾车——在法律和保险眼里,这就是二手车。
很多人觉得试驾车便宜、配置高、里程少,捡了大便宜。可现实狠狠打了脸。试驾车虽然看起来跟新车差不多,但一旦过户,身份就变了。保险公司理赔不是按你买车花了多少钱,而是按这辆车当前的市场评估价来算。二手车贬值快,评估价自然低,哪怕你刚买没多久,也得按“二手”标准来赔。
张女士这事儿其实早有苗头。不少4S店为了清库存、冲销量,会把试驾车低价处理,表面看确实划算。但很多人忽略了背后的风险:试驾车通常上过牌、有过保险记录,甚至可能有轻微事故或维修痕迹。最关键的是,一旦出事,理赔标准完全不一样。新车按购置价赔,二手车按市场价赔,中间差个二三十万太常见了。
有人可能会说,那签合同的时候没说明吗?问题就在这儿——销售往往只强调“省几万”“准新车”“性价比高”,至于保险理赔怎么算、残值怎么评估,要么轻描淡写,要么干脆不提。等真出事了,合同白纸黑字写着“二手车”,你再后悔也晚了。
其实这事不光是张女士一个人的教训。翻翻各地车友论坛,类似案例不少。有人买试驾车开了一年多,想转手发现比同款新车贬值快一倍;还有人出小事故后,保险公司直接按三年车龄来定损,明明才开了半年。说白了,试驾车的“便宜”是有代价的,省下的那点钱,可能连一次大修都不够。
买车不是买菜,不能光看眼前便宜。尤其是几十万的支出,更得把后续可能遇到的问题想清楚。试驾车不是不能买,但得搞明白:它到底算新车还是二手车?保险怎么买?出事怎么赔?这些细节不问清楚,光听销售一句“跟新车一样”,很容易掉坑里。
张女士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可世上哪有后悔药?她要是早知道理赔会差这么多,打死也不会图那点小便宜。说到底,贪小便宜吃大亏,这话真不是吓唬人。车是大件,省几万可能换来几十万的损失,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老话糙理不糙。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湖北交通广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开案例整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