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夏末日子,被鸿蒙智行搞得风云骤起——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迷惑了,聊车圈聊创新,这些品牌突然热火起来,是巧合,还是铺垫已久的剧本里的一出重头?
一场名为“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的盛宴定档,时间精确到下午两点半,老实说,技术宅、汽车发烧友、吃瓜群众,估计都在心里默默画了个红圈,这意思很明显,我要搞大事啦。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年头新车发布会满天飞,你敢说你不麻木,那真是骗自己。
一个发布会能有多少真东西?又能掀起几分波澜?
但鸿蒙智行的这次闹腾,不像是无脑吆喝。
为什么这么讲?
他们不只是放了个时间点,背后还有一连串产品的铺垫、新技术一股脑往上怼,让人不想关注都不行。
进入八月,把车圈的温度推高的不止是气温,还有这一轮产品密集轰炸。
早在发布会官宣之前,智界新款R7和新S7就率先开启了预售——“更美、更强、更颠覆”,这三个词儿,听着咋有点像微信朋友圈总爱用的“有颜有料有故事”那种标新立异呢?
但撇去表面的调侃,真要是咱细扒技术点,发现这波技术升级还挺扎实。
预售价25.8万元起,有点冲击力么?
并不是随便定个价格糊弄事儿;全系搭载华为ADS 4辅助驾驶系统,这玩意可不是每家标配能拿得出来的家伙。
再看看那些雷达模块,192线激光雷达、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以及ADS小蓝灯,看的出来,安全与智能驾驶成了主打特色。
“泊车体验、主动安全再进化”这么一句口号,虽然有点抽象,但技术力是实打实往上加了的。
话说回来,市面上自动泊车、主动安全系统也不少,但你要说“再进化”,那得怎么看?
是算法卷得飞起?还是硬件给得足?既然敢用“颠覆”当卖点,到底颠了谁的覆?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
接着看问界M8纯电版SUV,预售价拉到37.8万元起,属于高端阵营的门槛了。
车型配置提供MAX+长续航版、MAX+四驱版、Ultra四驱版这三大流派,车主选择空间够足,还能搞定电动踏板、智能电动门、智能投影系统,自定义空间狠狠拉满。
做个假设,你是个科技控,开个MAX+长续航版,走人群里都自带一丝“这车跟一般的不太一样”的光环感。
新车尺寸不小,5190×1999×1795毫米的车身,3105毫米轴距,甚至还搞了六座、五座选项,弄个超大前备箱,电动开合,出门开趴都能用它当吧台了?这种空间设定,老实说,挺懂中国式买家的心头好。
设计延续家族鲲鹏语言,那纯电进气格栅一眼就能认出是鸿蒙智行的作风,颜值和辨识度拉满了。
智能硬件方面,问界M8纯电首搭华为ADS 4系统,192线激光雷达配成标配,后向高精度固态雷达不用加钱就有,5个4D毫米波雷达全上,智能驾驶辅助、泊车辅助全备齐。
还上了华为高压七合一电驱,这是要把动力系统一锅端,集成到极致的状态。
动力部分全系标配宁德时代100度大电池,最大续航705公里——你要我说,这续航已经能和一堆油车叫板了。
更有意思的是,电池做到15层硬核防护保障电池安全,讲究撞不破、烧不起来,安全一点也不含糊。
现在新能源车马路上多得跟牛群一样,谁家电池防护没做到极致,你敢放手去开?用心了。
咱话锋一转,问界M7又是怎么个路数?
这车估计得9月上市,时间点卡得挺准,秋天刚好新车开张。
尺寸5080×1999×1780mm,轴距3030mm,不凑巧正赶上中型大SUV的标准范畴,但最奇葩的不是尺寸,是激光雷达的方案。
你见过“行业首发舱内激光”的设定吗?说实话,一开始我都愣了,不是都往车顶装激光雷达吗?他们硬是搞出了“无车顶激光雷达车型”,直接舱内布置方案。
这番操作,到底是真创新还是“配置减配”玩洗牌?得等实际表现来亮分数。
动力阵容也豁得够开:增程和纯电双线发力。
全系宁德时代电池加持,“不论选啥版本,用电池都不心虚”,这是鸿蒙智行给消费者的安全感。
增程版搭载37度或53度电池,综合续航最高能干到1600公里+,WLTC公告百公里油耗6.5升,真算节能。
纯电版给足100度电池,最高续航700公里+,还搭载华为高压电驱七合一。
在纯电赛道卷了好几年,续航焦虑已经快被车企们打成“广告词”,现在这两款直接端碗就来,看你嘴还能挑哪路饭。
扒完这些参数,问题还是不少。
市面上车企做智能驾驶、做安全、做高续航,都说自己牛,鸿蒙智行这波真就能在行业里“颠覆”?
“更美、更强、更颠覆”听多了,到底具体怎么个颠法,目前还悬着。
如果说技术是最重要的“攻克难题”,那这些雷达模块是不是代表鸿蒙智行已经翻过“感知”这道坎了?
同样,电池安全与续航会不会让老百姓不再提心吊胆?
还有那个行业首推的舱内激光雷达,会不会变成下一个智能化的趋势?
发布会没开,人还没到场,热度已经在网上拉了半天值。
有人说,这是国产品牌的又一场实力展示,华为背书的智界、问界,弄出来就是要和特斯拉、小鹏们抢头阵。
但咱得问一句:技术真的是一切吗?
你卧槽,创新拼得再狠,最终还是要落地到实用性和体验。
智能驾驶能不能识别马路那边的小猫小狗?
雷达多了,数据处理能力能不能跟上?
电池安全说得天花乱坠,遇上极端状况时可别成了“纸老虎”。
最近市面上的新车发布会一场接一场,大家都在比配置、比价格、比噱头。
但老百姓买不买账要看性价比,也要看售后与服务。
一辆车,再智能再牛,价格起得太狠,后续运营、充换电、维修服务能不能跟上也是大头。
智能驾驶这个故事讲了好多年了,实际体验真的有那么“自动化”吗?
拍着胸脯宣传的“主动安全”,能不能挡得住突发状况?
自动泊车会不会被一只突然窜出的狗子击败?
新车标配的宁德时代电池,看上去确实靠谱,但车主们还是会担心快充会不会伤电池?
那些所谓高压平台、硬核防护,是不是只停留在实验室数据?
这里也想插一句,“技术革命”总是吹得很响,可落地时往往碰到一道又一道坎。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卷得飞起,品牌们争相内卷创新,但别忘了那句话:别做表面功夫,一切以用户体验为先。
这场发布会,能不能给市场来一波冲击?
很多人都在等着答案。
咱简单算个账,定价25.8万起的新款R7、新S7,把价格门槛打下来,确实吸引一大拨小年轻。
再往上到M8纯电SUV的37.8万,基本瞄准“有点钱包”的消费群体。
本质上,这些定价和配置玩的就是“一鱼多吃”,不同人群都想抓住。
但买车不像买手机,咱得开得舒服,用得顺心,售后也得靠谱。
产品再好,毛病一多,老百姓直接用脚投票。
风向到了这个点上,车人的热情再高,核心还是技术能不能支撑起未来。
华为的背书困不住车企们激烈的厮杀,但只要产品到位,体验到位,市场还是会给出真实的反馈。
那些高频雷达、激光方案、电池平台的逻辑,看似炫酷,最终得靠无数用户开出来的感受来打分。
“颠覆”“进化”“革命”,这些词儿早成了宣传套路,别光在广告里叫嚷,要让大家实际用到,能平安回家,才是真的牛。
思考再留在这个话题上,车市的未来到底属于谁?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的新希望吗?
华为这种科技大牛下场造车,能否成为新的行业“钉子户”?
新的技术,新的安全标准,能不能推着整个行业,咱们一起往前?
“智界”、“问界”的这些出招,貌似就是要抢跑下一个汽车智能化时代,但跑得成什么样儿,还得让时间说话。
这场秋季新品发布会是不是真能把牌桌上的局势搅得再厉害一点?
大家,坐等发布会现场见真章,你准备好了吗?
你怎么看这场智界及问界秋季发布会会引爆新能源圈?
技术和价格,你更在意哪个?来聊聊吧。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