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电驱手握90亿订单,深度绑定比亚迪,紧跟宁德时代

嘿,朋友,深夜里刷手机,刷到个有意思的事儿。

卧龙电驱,这家伙,三季报一出来,好家伙,手里攥着90个亿的订单。

90亿,什么概念?差不多是它去年一整年吭哧吭哧干出来的活儿。等于说,现在躺着,明年的KPI也完成了一小半。更带劲的是,它在全球工业电机这片江湖里,已经拿下了7%的地盘,坐三望二,眼瞅着就要跟西门子、ABB这些老牌洋鬼子掰手腕了。

按理说,这剧本,妥妥的龙王归来,明天股价就该一飞冲天,股民们排着队唱征服。

可你猜怎么着?

评论区里炸了锅,吵得比菜市场还热闹。一边是“赶紧加仓,这是未来的印钞机”,另一边是“跑吧,订单都是一次性的,这90亿就是最后的晚餐”。

看到没,这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一个明晃晃的利好,摆在所有人面前,却咂摸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味道。

这事儿啊,就不能光看那90亿的数字。这数字就像姑娘的美颜照片,好看是真好看,但卸了妆是不是同一个人,那得凑近了看,得看骨相。卧龙这90亿订单的“骨相”是什么?或者说,它到底有没有一张能让客户死心塌地、非它不娶的“王牌”?

要我说,这事儿的关键,不在于订单有多少,而在于这订单是怎么来的,以及,更重要的,客户想跑,跑得掉吗?

这背后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意经。

一种生意,是开标准化的快餐店。你卖汉堡,我也卖汉堡,他家还有炸鸡。今天客户吃你家,明天看隔壁打折就去了隔壁。大家比的就是谁便宜,谁嗓门大。这种生意,订单再多,老板心里也发虚,因为他知道,客户没有忠诚度,随时能被替换。

另一种生意,是开顶级的私房菜。没菜单,来客得预约。你今天想吃口嫩的,他给你做开水白菜;明天想吃口野的,他给你炖佛跳墙。你所有的口味、忌口、偏好,厨子都摸得一清二楚。你想换个馆子?行啊,你得从头开始,告诉新厨子你不吃香菜、海鲜过敏、血压高得少放盐……折腾半年,新厨子还未必有老厨子顺手。

你觉得,卧龙电驱做的是哪种生意?

很明显,它正在拼了命地从“快餐店”往“私房菜”转型,而且已经当上了几个顶级大客户的“御用厨子”。

咱们来盘盘它这两个最大的金主: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加起来就贡献了28亿的订单。

就说比亚迪吧。现在新能源车打得跟三国演义似的,每个品牌都想搞点独门绝技。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核心之一就是电机。卧龙干了啥?它不是卖给比亚迪一个标准电机就完事了,而是直接在比亚迪旁边建了条专属生产线,跟比亚迪的工程师天天泡在一起,搞“贴身定制”。

“哎,王总,你们下一款车想把后备箱做大点?没问题,我把电机体积给你压缩15%。”

“李工,这续航焦虑太严重了,电机能耗再降降?行,我给你优化电路,续航再多跑20公里。”

你想想,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甲乙方买卖关系了。这叫“深度绑定”。卧龙的电机,已经成了比亚迪战车上一个高度定制化的零件。比亚迪要是想换个电机供应商,那就不是换个零件那么简单了,整个动力系统、整车结构都得重新设计、测试、适配。这个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风险成本,高到离谱。换你,你愿意为了省那三瓜俩枣,去冒这个险吗?

所以说,这张王牌的第一个打法,叫“技术锁定”。我不是卖给你一个产品,我是参与了你的研发,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你想甩掉我,等于要断臂求生。

再看宁德时代。宁王搞储能电站,那是全球布局,摊子铺得老大。它需要啥?大量稳定可靠的高压电机。卧龙又是怎么跟的?

宁德时代在德国建厂,卧龙的配套工厂就跟到德国;宁德时代要去美国,卧龙就在美国提前布局。这就像古代打仗,主力部队在前线冲锋,卧龙就是那个最贴心的后勤官,粮草弹药总能第一时间送到你嘴边。这比国内的竞争对手吭哧吭哧把电机造好了,再漂洋过海运过去,光运费和时间就省了一大截。

价格有优势,响应速度快,服务还贴身。你说,宁德时代有什么理由不继续用它?

这张王牌的第二个打法,叫“战略跟随”。你指哪,我打哪。你这艘航空母舰开到哪里,我这艘补给舰就跟到哪里。我们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我们是“出海舰队”的战友。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问了,老姜,你这说得都挺好,可万一呢?万一新能源车不火了,光伏不香了,这两艘航空母舰开不动了,卧龙这艘小船不也得搁浅?

问到点子上了。一个真正老辣的牌手,手里永远攥着一张底牌,以防万一。

卧龙的底牌是啥?是“高效节能电机”。

这玩意儿听着没那么性感,不如新能源、光伏那么有想象力。但它厉害在哪儿?厉害在“政策饭”。

现在国家天天喊“节能减排”、“双碳目标”,这不是一句空话。是直接下到工厂的硬指标。你一个高耗能的工厂,电费蹭蹭涨,环保部门还天天来查你水表。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节能改造,把那些傻大黑粗的老旧电机,换成省电20%以上的新电机。

这事儿,已经不是“我想不想换”的问题了,而是“我必须换”的问题。

我楼下邻居,在一个纺织厂当车间主任。前阵子他们厂就咬牙花了几百万,把所有电机都换成了卧龙的节能系列。他给我算了一笔账,一年光电费就能省下十几万,两年回本。厂长开会时说:“这钱花得值,早换早省钱,以后再换还选它!”

卧龙电驱手握90亿订单,深度绑定比亚迪,紧跟宁德时代-有驾

看明白没?这12亿的节能电机新订单,就是卧龙的“压舱石”。就算新能源的浪潮退去,这块由政策驱动的、实打实的存量替换市场,也足够它吃上好几年。这叫“东方不亮西方亮”。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卧龙那90亿订单,到底牢不牢靠?

要我说,这90亿,不是空中的楼阁,而是插在好几块坚实地基上的大厦。一块地基叫“技术定制”,让客户换无可换;一块地基叫“战略绑定”,跟着龙头吃肉喝汤;还有一块压舱底的地基叫“政策红利”,旱涝保收。

当然,股市这东西,从来没有百分之百。你非要问我现在能不能上车,我还是那句老话:别听我瞎掰,自己去看两个指标。

第一,盯着它每月新增订单的增速。只要新进来的活儿,能盖过干完的活儿,那这台机器就在正常运转。

第二,盯着它海外工厂的投产进度。德国、美国的工厂要是能准时开工,那就说明它跟“航空母舰”的捆绑又进了一步,海外的单子还能再来一波。

说白了,如今这个时代,做企业,尤其做制造业,早就过了靠一款标准化产品打天下的蛮荒时期了。真正的护城河,已经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你用技术、用服务、用战略,和你的客户织成了一张多大的、多复杂的、多难解开的“网”。

卧龙手里的王牌,不是7%的份额,也不是90亿的订单,而是它织网的能力。

这张网,才是它敢跟西门子、ABB掰手腕的真正底气。

这事儿,你怎么咂摸出味儿来的?评论区里碰一碰。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