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管局:智驾汽车并未实现自动驾驶,驾驶人才是责任主体

点击关注不迷路

交管局:智驾汽车并未实现自动驾驶,驾驶人才是责任主体-有驾

智驾汽车不是“自动驾驶”,别再被忽悠瘸了

最近,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句话,给智能驾驶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都还没有实现‘自动驾驶’的目标。”

换句话说,那些号称“解放双手”的智驾汽车,本质上还是“辅助驾驶”,开车的人才是最终责任主体。

这事儿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偏偏总有人不信邪。

就在前几天,某社交平台上还流传着一段视频:

一辆智驾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驾驶座上空无一人,方向盘自己转动着。

评论区一片惊呼“未来已来”,结果没过几小时,视频就被下架了,因为这玩意儿不仅违法,还可能害人害己。

一、智驾≠自动驾驶,别把“副驾驶”当“主驾驶”

先来搞清楚一个概念:现在车企宣传的“智驾”,到底是什么?

根据交管局的定义,目前市面上的智驾系统普遍处于L2级辅助驾驶阶段。

L2是什么水平?

简单来说,就是系统可以帮你完成一部分驾驶操作,比如自动跟车、车道保持,但前提是你得随时准备接管方向盘。

它更像是一个“副驾驶”,而不是“主驾驶”。

举个例子:

你开车上高速,开启智驾系统后,车辆能自动保持车道、跟车行驶,但遇到紧急情况,比如突然冲出来的行人、横在路中间的障碍物,系统可能识别不到,或者识别到了但反应慢半拍。

这时候,如果你正低头刷手机、甚至闭眼睡觉,那事故几乎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今年3月,大广高速信阳段就发生过一起智驾汽车侧翻事故。

涉事车辆的驾驶员声称开启了“智能驾驶”,结果在弯道处车辆失控撞护栏。

事后调查发现,驾驶员全程双手离开方向盘,眼睛也没盯着路况。

这事儿直接被交管局当成典型案例点名,成了“脱手脱眼”的反面教材。

二、车企宣传太浮夸,消费者容易被带跑偏

说实话,车企对智驾功能的宣传,多少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

比如,有的车企把“自动泊车”吹成“零操作停车神器”,结果实际体验中,系统要么识别不到车位,要么停歪了;

有的车企说“高速NOA(自动辅助导航)能替代人工驾驶”,结果真有人在匝道上放任车辆自己转弯,差点撞上护栏。

更离谱的是,有些广告词里直接用“自动驾驶”“完全无人驾驶”这种词,完全没提“辅助”两个字。

交管局这次直接点名批评:

“严禁夸大和虚假宣传。”

因为这种宣传误导了消费者,让他们误以为“智驾=自动驾驶”,进而放松警惕,甚至做出危险行为。

比如前阵子那个被全网嘲的“余承东边开车边睡觉”视频:

虽然当事人后来澄清只是低头看手机,但结果还是被交警扣了3分。

三、法律红线划清楚了:出事还是你负责

很多人以为,只要车上装了智驾系统,出了事故就能甩锅给机器。

但交管局这次把话说得明明白白:

“驾驶人仍是最终责任主体。”

什么意思?

民事赔偿:如果你开车撞了人,保险公司赔完之后,对方还能找你要钱;

行政处罚:开车时玩手机、脱手脱眼,直接扣分罚款;

刑事追责:要是出了重大事故,可能还要坐牢。

举个极端例子:某车主在高速上开启智驾功能,自己低头看手机,结果撞上前方事故车辆。

这时候,车企顶多承担一部分产品质量责任,比如系统确实存在缺陷,但主要责任还是在车主,因为法律认定你“未尽到安全驾驶义务”。

四、交管局放大招:从源头管住乱象

这次交管局的表态,不只是喊口号,而是实打实要动真格的。

第一招:管住车企的嘴。

以后车企再敢瞎吹“自动驾驶”,广告法直接伺候。

交管局要求车企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智驾系统的功能边界,比如“只能在高速上用”“遇到施工路段必须人工接管”等。

同时,新车上市前必须做够测试,不能把消费者当小白鼠。

第二招:法律得跟上技术。

现在《道路交通安全法》里关于智能驾驶的条款还比较模糊。

交管局计划推动细化法律,比如明确L0-L2级辅助驾驶中,人和车的责任怎么分。

未来考驾照时,可能还要加考“如何正确使用智驾系统”这一项。

第三招:给消费者“洗脑”。

交管局要联合车企、媒体,用各种方式告诉车主:“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

比如买车时签免责协议、上车前看使用教程、定期推送安全提示。

目的只有一个:别再被忽悠了。

五、普通车主该怎么做?记住这3句话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与其纠结“智驾到底靠不靠谱”,不如记住以下三点:

1. 别把智驾当“救命稻草”

智驾系统不是万能的。

它帮你省力,但不能替你负责。

比如在高速上跑长途,系统能帮你减轻疲劳,但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前方车祸、路面落石,你必须随时准备接管。

2. 别轻信车企的广告词

看到“自动驾驶”“完全解放双手”这种宣传语,直接打个问号。

真要信了这些话,吃亏的是你自己。

买车前多查资料,或者去试驾时仔细问清楚功能限制。

3. 遵守交规,别拿命开玩笑

开车时别玩手机、别脱手脱眼,这是最基础的要求。

哪怕系统提示“已开启智驾”,你也得记住:

方向盘在你手里,刹车在你脚下,安全在你心里。

六、技术进步不该成为侥幸的借口

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确实给出行带来了便利。

但便利不等于免责,科技再发达,也代替不了人的判断力和责任心。

交管局这次发声,与其说是泼冷水,不如说是给行业和消费者敲响警钟:

别急着把方向盘交给机器,先管住自己的手和眼。

毕竟,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系统,而是靠你自己。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开车上路,别把命交给AI,也别把责任推给车企。

方向盘在你手里,安全就在你心里。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