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没气时绝对不能继续行驶,哪怕速度很慢,否则会严重损害车辆并威胁行车安全。以下是具体原因和正确应对措施:
一、轮胎缺气行驶的危害
轮胎结构不可逆损伤
帘线断裂:轮胎胎侧的帘布层(承受压力的核心结构)会因缺气后过度弯折而断裂,导致轮胎鼓包甚至爆胎。
胎体变形:胎肩部位与地面反复挤压摩擦,橡胶层脱落、胎体变形,无法修复。
内伤隐匿:即使表面无破损,内部钢丝层可能已断裂,继续使用会引发突然爆胎。
车辆操控性骤降
转向失控:缺气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异常增大,转向阻力剧增,易导致车辆跑偏或甩尾。
制动失效:刹车时轮胎形变增加,制动力分配不均,制动距离延长30%以上。
车身失衡:单侧轮胎缺气会破坏悬挂系统平衡,加剧底盘零件磨损。
连带部件损坏风险
轮毂变形:缺气轮胎无法分散压力,轮毂边缘与地面直接接触导致变形,修复成本超千元。
悬挂损伤:避震器、下摆臂等部件因长期承受异常冲击力而损坏,维修费用高昂。
转向系统故障:方向盘抖动、异响等问题可能由缺气行驶引发。
二、轮胎缺气的应急处理
立即靠边停车
观察路况:若车辆在高速上,应开启双闪并缓慢行驶至应急车道(距离出口5公里内优先驶出)。
安全警示:在车后150米处放置三角警示牌,人员撤离至护栏外。
更换备胎或呼叫救援
有备胎情况:
使用随车工具(千斤顶、扳手)按规范更换备胎,注意顶升点位置(通常在车门边缘标注)。
备胎限速80km/h,行驶里程不超过100公里,需尽快补胎或更换新胎。
无备胎情况:
联系保险公司免费道路救援(多数公司每年提供1-2次免费拖车服务)。
拨打12122高速救援电话(高速路段需注意拖车收费标准)。
使用补胎液需谨慎
临时应急:仅适用于直径小于6mm的穿刺伤,且行驶里程不超过50公里。
后续处理:需尽快到维修店彻底清理补胎液残留,否则会腐蚀轮毂和胎压监测模块。
三、轮胎日常维护建议
定期检查胎压
标准胎压:参考车辆B柱标签或用户手册(通常为2.2-2.5bar),冬季可适当增加0.1-0.2bar。
检查周期:每月至少一次,长途出行前必检。
工具选择:使用数字胎压计(误差±0.05bar)而非经验手感判断。
观察轮胎状态
外伤筛查:每周检查轮胎表面是否有钉子、玻璃等异物嵌入。
老化判断:胎面沟槽深度低于1.6mm(极限磨损标记)或出现裂纹时需立即更换。
偏磨预警:若轮胎单侧磨损严重,需做四轮定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