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氢能车量产,联手丰田开放技术,燃油车有替代品了

最近几年,大家聊起买车,十有八九都绕不开电动车。

从大街上越来越多的绿色牌照就能看出来,充电桩也像是雨后春笋一样,在商场、小区和高速服务区里遍地开花。

感觉整个汽车行业都在朝着纯电动这条路上飞奔,好像谁不造电动车,谁就要被时代淘汰了。

BMW氢能车量产,联手丰田开放技术,燃油车有替代品了-有驾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像宝马这样的传统豪华大厂,却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有点看不懂的决定:他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纯电动车,还要坚持捣鼓氢能源汽车,并且计划在2028年,正式量产一款名为iX5 Hydrogen的氢燃料电池豪华SUV。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在锂电池技术看起来快要一统天下的今天,宝马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去碰这个听起来还很遥远的氢能源呢?

这背后到底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还是一种跟不上潮流的固执?

首先,我们得理解宝马这样的百年老店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它不像一些新造车企业,可以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一条赛道上。

宝马的生意遍布全球,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情况、能源结构、消费习惯都千差万别。

因此,他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未来就是纯电动的天下。

宝马反复强调一个词,叫“技术路线开放”。

说白了,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BMW氢能车量产,联手丰田开放技术,燃油车有替代品了-有驾

你想想看,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电网的升级改造速度可能跟不上电动车的增长速度;在美国,地广人稀,很多人家里一出门就是几百公里的长途,充电焦虑的问题可能比我们感受到的更严重;更别提在一些极寒或者偏远地区,锂电池的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宝马的算盘是,未来的汽车市场,应该是一个多种能源形式并存的局面。

纯电动、插电混动、传统的汽油和柴油,再加上这个充满未来感的氢燃料电池,五条路一起走。

这样一来,不管未来哪个地区的政策或者技术发生变化,宝马手里总有对应的牌可以打。

这就像咱们老百姓理财一样,有的人喜欢把钱全买一只股票,赌它大涨,而更稳妥的人会选择买点股票、买点基金,再存点定期,做一个组合来分散风险。

宝马选择的就是后面这种稳健的玩法。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都在为锂、钴这些电池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波动而头疼的时候,氢能这条路,就成了宝马为未来准备的一张重要的“底牌”。

那么,要走氢能源这条路,宝马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选择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和这个领域的“老大哥”——丰田汽车合作。

BMW氢能车量产,联手丰田开放技术,燃油车有替代品了-有驾

说到氢燃料电池车,丰田是绕不开的名字。

他们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这项技术,投入了海量的时间和金钱,手里的相关专利技术多得数不清,旗下的“未来(Mirai)”车型更是全球最早实现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

可以说,在氢能这条赛道上,丰田已经领先了大多数人一个身位。

宝马作为一家同样以技术自豪的公司,放下身段去和竞争对手合作,看中的正是丰田在核心技术上的深厚积累。

从零开始追赶丰田几十年的研发成果,不仅要花掉天文数字的钱,时间上也来不及。

所以,从2013年开始,这两家汽车巨头就悄悄“牵手”了。

他们的合作模式非常清晰:丰田提供技术最成熟、也是最核心的燃料电池电堆,这就像是氢能汽车的“心脏”;而宝马则发挥自己在高性能电驱系统、底盘调校和整车集成方面的优势,围绕这个“心脏”来打造一套属于宝马自己的完整动力系统。

根据宝马公布的信息,未来iX5 Hydrogen上搭载的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虽然核心技术有丰田的支持,但整个系统是在宝马位于德国施泰尔的工厂里自主生产的。

这笔买卖对双方来说都是双赢。

BMW氢能车量产,联手丰田开放技术,燃油车有替代品了-有驾

丰田借助宝马的品牌影响力,能把氢能技术推向更高端的市场,加快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摊销。

而宝马则用最经济、最高效的方式,快速掌握了世界顶尖的氢能技术,为自己的“多元动力”战略补上了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我们再来看看这款即将在2028年和大家见面的iX5 Hydrogen,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车。

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完美解决了目前纯电动车最让车主头疼的两个问题:充电慢和续航焦虑。

根据宝马之前投入测试的车队反馈的数据,这台车加满一次氢气,只需要短短的3到4分钟,这和你现在去加油站加一箱油的时间差不多,完全告别了动辄半小时甚至一小时的充电等待。

在续航方面,它加满大约6公斤的氢气,可以轻松跑上500公里,无论是日常城市通勤还是周末的长途自驾,都绰绰有余。

在性能上,它也完全对得起宝马的牌子,整套动力系统的最大功率能达到401马力,动力响应迅速,开起来依然是那台你熟悉的、充满驾驶乐趣的宝马。

最重要的是,氢气和氧气在燃料电池里发生化学反应,最终的排放物只有纯净的水,对环境真正做到了零污染。

当然,宝马也清楚地知道,光有好的车还远远不够,如果找不到地方加氢,再好的氢能车也只是个摆设。

BMW氢能车量产,联手丰田开放技术,燃油车有替代品了-有驾

这就是困扰所有氢能推广者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宝马没有坐等政府或者能源公司来铺路,而是自己主动站出来,牵头成立了一个名为“HyMoS”的合作项目。

这个项目的思路非常务实,它不只盯着私家车这点需求,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把城市里的公交车、长途运输的重型卡车这些“用氢大户”也拉了进来。

道理很简单,一辆公交车或者一辆卡车,每天的行驶路线相对固定,消耗的氢气量也远远超过一辆私家车。

把这些商用车辆的加氢需求集中起来,就能保证一个加氢站有稳定且可观的业务量,这样一来,投资建设加氢站就变得有利可图了。

这就好比在一个新区开一家超市,如果只等着零星的居民来买东西,可能很难维持下去;但如果旁边就是一个大型的物流中心或者公交总站,每天都有固定的“大客户”,那这家超市的生意自然就能做得红红火火。

当为商用车服务的加氢网络逐步完善之后,私家车主自然也就能享受到这些便利的设施了。

值得一提的是,宝马的这个思路,和我们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氢能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我国现在发展氢能产业,也是采取“商用车先行”的策略,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优先布局服务于商用车的“氢能走廊”。

可以预见,当2028年宝马iX5 Hydrogen正式上市的时候,它在中国市场面对的,很可能是一个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在不断完善的加氢网络。

这无疑为宝马的氢能战略在中国市场的落地,提前铺平了道路。

所以,宝马的氢能计划,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盘经过深思熟虑、并且与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特别是与中国市场发展节奏相契合的长远棋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