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为何被戏称事故之王?浅谈16个可能致失控的原因

“持泰山之重,方能驭鸿毛之轻。”

最近啊,坊间关于小米汽车的谈资甚嚣尘上。得亏它颜值尚可,配置也颇具噱头,加之价格亲民,一度成了“国民级网红”。可没消停多久,舆论的风向就有点跑偏了。一桩桩失控、碰擦的事故甚嚣尘上,闹得人心惶惶,小米汽车,莫非真要被钉上“事故之魁”的耻辱柱?

小米汽车为何被戏称事故之王?浅谈16个可能致失控的原因-有驾

这事儿啊,还得从头捋起。小米半路出家造车,这份胆识着实可嘉,但制造汽车这档子事,绝非纸上谈兵就能奏效。各种技术融汇、用户适配,那是实打实的硬仗要打。小米SU7甫一问世,各种痼疾就浮出水面了。

小米汽车为何被戏称事故之王?浅谈16个可能致失控的原因-有驾

你想啊,软件罅隙、品控舛误,再叠加后驱车自带的操控门槛,一股脑儿地倾泻给那些初出茅庐的新手司机,这不是挖坑自埋吗?自动泊车骤然宕机,悬架行驶途中竟能断裂,此类事故层出不穷,委实让人质疑,小米在智能系统验证上是否倾注了足够的精力?

小米汽车为何被戏称事故之王?浅谈16个可能致失控的原因-有驾

说白了,有些车企啊,一味地堆砌参数,追逐极致性能,却忘却了用户才是真正的终端使用者。就好比说,你给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一双竞速跑鞋,他能健步如飞吗?只怕会摔得鼻青脸肿!“性能普惠”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但现实路况是纷繁复杂的,驾驶技艺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技术再精湛,也得兼顾用户的实际水准啊!这不,本应在专业赛道上才能肆意驰骋的性能,如今跑到了公共道路上,潜在的风险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小米汽车为何被戏称事故之王?浅谈16个可能致失控的原因-有驾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些年风头正劲的特斯拉。彼时也曾曝出不少自动驾驶致祸的案例,甚至酿成了人命惨剧。人们开始反躬自省,过度依赖自动驾驶,是否反而钝化了驾驶员的警觉性?最终,特斯拉不得不调整策略,转而强调驾驶员的主动掌控。

小米汽车为何被戏称事故之王?浅谈16个可能致失控的原因-有驾

再看看那些超跑品牌,譬如跃马法拉利、斯图加特保时捷,它们在交付高性能车型的同时,往往会要求车主参与专业的驾驶培训。缘何如此?因为它们深谙,澎湃的动力需得有与之相匹配的驾驶技艺才能驾驭。

小米汽车为何被戏称事故之王?浅谈16个可能致失控的原因-有驾

依我之见,小米不妨躬身自省一番。技术普惠固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安全底线务必坚守。断不可让消费者为你的创新去“试水”,更不可让他们用生命去“埋单”。我们可以设想,是否可以强制要求新手完成一系列后驱车操控培训,通过考核方能解锁高性能模式?是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赛道模式限定于封闭场地之内?甚或,在用户指南和车机系统里,增设一些动态风险提示,例如雨天自动降低功率等等。

小米汽车为何被戏称事故之王?浅谈16个可能致失控的原因-有驾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保持一份清醒的认知。驾驶技术,才是高性能车的“隐形配置”。切莫一味地盯着参数看,自以为也能轻松驾驭。须知,盲目逐速,可能会付出远超车价的安全代价。在可操控、可反应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智驾的依赖,将方向盘紧握在自己手中,将生命也紧紧攥在自己手中。

小米汽车为何被戏称事故之王?浅谈16个可能致失控的原因-有驾

抑或有人会问,是否还有其他因素会导致小米汽车的事故频发呢?窃以为,除了上述种种,或还包括:车辆的耐久性测试不足,在复杂路况下的适应性略逊一筹;售后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事故处理的及时性尚有提升空间;甚或,部分车主为了炫技,蓄意做出危险驾驶的举动等等。

归根结底,智联出行,并非简单地将车辆制造出来就万事大吉。它需要车企、用户、监管机构戮力同心,方能真正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的愿景。速度固然重要,但敬畏生命更不可或缺。这才是智联出行真正应该补修的必修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