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到账37元。30分钟前,他在无锡的车网互动验证基地按下放电按钮,将新能源车里30度电“倒灌”回电网。扣掉谷时充电成本11元,净赚26元。“这相当于白充了两次电。”他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感叹。
这一幕正在江苏多地成为现实。8月22日,江苏省正式出台新能源汽车反向放电价格机制,明确车主在电网尖峰时段向电网放电,每度电最高可获得1.2245元收益。以居民用户为例,扣除谷电充电成本后,每度电净收益约0.85元。
常州市公交一公司的停车场里,11台新能源公交车整齐排列,电缆连接着电网。夜间用电高峰时段,这些车辆化身巨型“充电宝”,600千瓦放电功率瞬间释放,单次放电收益突破1400元。国网常州供电公司算过一笔账:私家车若每天放电14度,全年参与300天,仅放电收入就达4700元,扣除损耗后纯利近3000元。
#热问计划#南京方山服务区换电站则尝试另一种模式。蔚来能源利用午间谷电时段充电,晚间尖峰时段放电,日均放电量达500千瓦时。“现在电价政策明确后,我们会改造更多换电站。”项目负责人王晶指着正在放电的换电站说道。这种“谷充峰放”的模式,被业内称为“移动储能”的典型应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