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暴跌64%,从去年同期的13亿美元跌到4.73亿美元,这个数字乍一看有点吓人。尤其对一家老牌车企来说,利润大幅缩水总让人联想到“走下坡路了”,或者“电动化烧钱烧得太狠”。再加上福特电话会议里提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可能影响整个行业,舆论一时间各种猜测:福特是不是和行业里其他企业一样顶不住了?电动车转型是不是要拖垮这些老牌车企了?乍一听确实挺悲观,但拆开来看,这事没那么简单。
先别急着盖棺定论,我们把数字捋一遍。营收这一块,福特今年一季度报了406.59亿美元,同比下降近5%。批发交付量——也就是卖出去的车——也少了7%,从去年同期的104万下滑到97.1万辆。那么问题来了,卖少了车,收入也低了,利润自然会跟着掉,但问题是,掉了这么多,能不能拆出来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利润下滑这一块最显眼,但能拆出来的原因不止一个。比如电动车业务亏损,这个福特自己也提了。去年同期亏了13亿美元,今年亏得少一点,8亿美元,但这其实是个好消息——亏损在收窄。用福特的话说是“较低的材料成本和较高的销售价格”救了一把。听起来就是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还算奏效,起码电动车这块没完全失控。
再看福特提到的关税问题。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对福特的影响其实不算最大,因为福特在美国组装的车比例比较高,零部件也大多没被征关税。但即便是这样,福特预计关税相关成本会让它少挣15亿美元。关税这事有点像突然刹车,打乱了福特对市场价格的预计——原本今年车价应该往下走,现在反而可能要涨一点,销量则会进一步放缓。也就是说,关税对福特的短期利润确实是把刀。但它不是唯一的刀。
还有个更重要的点是,福特干脆暂停了全年业绩预期指导,因为它自己都不知道关税会怎么影响业务。这就让市场更慌了,有人开始解读福特是不是没信心了。可这事放到一个面对全球复杂贸易局势的企业来看,暂停预期其实是一种稳妥的操作:你总不能随便预测错了,然后被投资者骂吧?
拆完福特,再看看行业同行们是不是也在经历类似的事。通用汽车一季度也说了,关税会让它少挣50亿美元;特斯拉一季度直接表示要重新评估关税对销售的影响。这就说明关税不是福特一家倒霉,整个行业都得被迫调整策略。而且这些调整还要叠加电动车领域的战略性投入。造电动车的钱不是小数目,尤其像福特这种从燃油车转型的老牌车企,它得投入研发、搞供应链、铺生产线,还得考虑新市场的竞争压力。这些钱短期内是很难直接变成利润的,亏损甚至毛利低都是可以预期的结果。
那问题来了,这种亏损是“乱花钱”还是“抓机会”?福特当然还在烧钱,但它烧得不算没章法。比如暂停进口中国制造的林肯航海家,减少关税负担;停止向中国出口美国制造车,缩小贸易战影响。还有它自己说的成本控制、电动车价格策略,都在试图把亏损拉住。再看电动车业务亏损收窄,其实是战略性亏损里的一个好信号——说明福特的投入开始有点效果了。
最后收个尾,这事听起来吓人,但拆下来没那么夸张。福特的利润下滑确实显眼,但它的问题更多是“结构性”而非“颓废性”。整个行业都在电动车转型的阵痛里,福特也不例外。它的问题不是亏了多少,而是接下来能不能从烧钱转到挣钱——能不能把投入变成市场份额,把市场份额变成盈利。这些数字表面看着惨,但背后有逻辑。盯着利润跌多少不够,得看它下一步怎么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