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跑山实测ModelY轮胎才是电车灵魂

最近,有个数据在汽车圈炸开了锅:国内某家新能源车企Q2财报显示,单车的利润率是负的!你没看错,不是个位数的正毛利,而是负毛利。什么意思?就是每卖一辆车,公司还得赔钱。有人算了一笔账:这家车企单车亏损高达数万元,越卖越亏,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看起来简直是在“自杀式经营”。不少人纷纷下结论:完了,这公司要完了,新能源车是不是吹得太过头了?

但先别急着拍大腿或者发朋友圈“看热闹不嫌事大”。我们不妨把这事儿仔细拆开来看。单车亏损这事,听起来确实糟心,但它真的有那么“吓人”吗?背后到底是行业问题,还是特例?这个“负毛利率”又到底是怎么来的?真是“血亏”,还是另有玄机?别急,咱一步步来捋。

五一跑山实测ModelY轮胎才是电车灵魂-有驾

先说单车亏损。这个数听起来离谱,但其实不算新鲜事。造车这行,但凡是新势力入局,前几年的账几乎都长这样。无论是国内的蔚来、小鹏,还是曾经的特斯拉,都踩过类似的坑。为什么?因为造车这活儿,前期投入极高。工厂、研发、供应链,全是烧钱的无底洞。尤其是新能源车,还得搞电池、搞软件、搞智能驾驶,这些研发投入动不动就砸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卖车赚的钱,根本填不上这个窟窿。

具体到这家车企,情况其实也差不多。看财报,研发费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将近40%,研发费用率高达20%。这是什么概念?传统车企大部分研发费用率在5%左右,极少数能到10%。新势力更猛,15%算是常态,而它居然砸到了20%。这就不是普通的“重研发”了,简直是“拼命研发”。这钱怎么花的?据说它最近正在搞一款全新平台,方案是完全自主开发。从底盘到电机,再到智能驾驶算法,基本上不依赖外包,目标是把核心技术全握在自己手里。

这听起来不错吧?但问题是,烧钱的事儿都是前期开销最大,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收益。新平台没量产,新技术还在验证期,账面上就只能乖乖写亏损。再加上它最近在国际市场开了好几家新工厂,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还在海外市场大力度打折促销。国内卖一赔一,国外还在“赔本赚吆喝”,这单车亏损也就不难理解了。

五一跑山实测ModelY轮胎才是电车灵魂-有驾

有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说明它经营不善?把钱乱花了?其实未必。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特斯拉的历史。2018年的特斯拉,单车利润率也是负的。当时马斯克一边被媒体嘲讽“快破产了”,一边咬牙砸钱建超级工厂,搞Model 3的产能爬坡。那时候的财报几乎是“血流成河”,但产能上来之后,Model 3一举成为爆款,特斯拉从此走上盈利快车道。再看国内的蔚来。当年因为不愿放弃高端定位,研发投入高企、毛利率长期为负。但随着销量爬坡、供应链优化,蔚来的财报也逐渐见了光。

所以,单车亏损这事,看起来吓人,但其实是很多新势力的“成长阵痛”。尤其是新能源车企,它们大部分都在赌未来。愿意赌的,短期内账面难看,但只要赌对了,未来市场份额和利润都会给它报答。问题就在于,它们能不能熬到那个时候。

再看传统车企,情况也并不是完全正向。很多人会说,传统大厂多稳啊,不像新势力这么“冒进”。但其实,传统车企也在经历类似的阵痛。燃油车市场下滑,新能源车又抢不过新势力。这两年不少老牌车企为了抢市场,也开始降价、促销,甚至赔本卖车。前阵子“油车价格战”闹得满城风雨,不少品牌的优惠力度堪比跳楼价,基本上赚不到什么毛利。甚至有些品牌,一边卖新能源车赔钱,一边靠燃油车的老本补贴。这账,也是相当难看。

所以你会发现,不管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只不过新势力在前端亏,传统车企在转型上卡。两边的账,短期内看都很吓人,但背后的逻辑,其实都差不多——前期亏钱,是为了赌一个未来。

五一跑山实测ModelY轮胎才是电车灵魂-有驾

那这家车企的情况特殊吗?也不算特别特殊。它的策略核心就是“先占市场,再看盈利”。不管是国内市场的价格战,还是海外市场的扩张布局,背后都是为了抢占份额。新能源车这个市场,谁能先把用户圈进来,谁就能在未来的智能驾驶、生态服务里赚回来。这招特斯拉已经验证过了。从亏损到盈利,特斯拉只花了几年时间,靠的是超强的规模效应和生态闭环。国内的新势力们,现在大多在复制这个逻辑。

不过,这也不是在替它们洗白。赌未来是没错,但风险也是真实存在的。毕竟不是每家公司都能赌对。特斯拉只有一个,蔚来、小鹏、理想也证明了头部玩家才能熬过寒冬。而那些没熬住的,比如拜腾、赛麟、宝沃,倒下之后连名字都快被人忘了。对于这家车企来说,它现在走的这条路,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如果能撑到技术量产、市场规模铺开,也许能扭转局面。但如果资金链断裂,或者市场不给它时间,它的处境可能会非常危险。

所以这事儿,归根结底还得看它下一步怎么走。单车亏损看起来吓人,但短期内它未必会倒。关键是,它能不能挺到行业格局稳定的那一天。如果能熬住,那账面上的“血亏”,就是它赌未来的门票;但如果熬不住,那它今天的亏损,就真成了“血流成河”。

最后,我觉得大家看这些数据,还是得多一分冷静。造车这行本来就烧钱,尤其是新能源车这个领域,还在拼命“换道超车”。账面好看不好看,短期内真的不能说明一切。更重要的,是看企业到底在干什么——它的钱花在哪儿,它的战略是不是清晰,它的技术和产品能不能站住脚。这些才是决定它未来的关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