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重磅新规落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迎来大洗牌

一大早,手机像被塞进了高压锅,群聊里全是“工信部炸场子”的段子。

有人还在吐槽昨晚歇菜的自动驾驶,转头就看到政策砸下来:“2025年4月16号,没认证的车都别提什么解放双手。”

你还真别不当回事,去年我隔壁老王买了辆“能自动开车”的SUV,结果高速上一脚油门,自动驾驶没解放双手,差点让他全家上天台。

那会儿流行的智驾广告词,现在看都像是半夜吓人的。

车圈的花活,多少年都没收敛。

你以为“自动驾驶”这仨字,是高科技的代名词?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给营销部发工资的工具。

那些年,谁没被“全场景智控”忽悠过?

屏幕堆得比我家电视还大,按键比手机还智能,最后遇到个大雨天,导航失灵、雷达乱叫,智能不智能,全凭天意。

工信部重磅新规落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迎来大洗牌-有驾

说政策是狠招,其实更像是给市场打了一针清醒剂。

电池这茬,2026年新国标直接写明“不起火、不爆炸”。

就问你怕不怕?

前几年某品牌电动车小区门口自燃,烧得邻居们半夜搬家,视频在抖音上转了几十万条。

谁还敢说新能源车就是未来?

那阵子,家里老人看见我买电车,第一句话不是问价钱,而是问:这玩意会不会炸?

东风和华为这对组合,最近倒挺会蹭热度。

新车一波操作,固态电池、极寒续航、快充、六座大空间,硬是把科技感拉到顶。

可说实话,行业里谁都明白,2026年之后,连“PPT造车”都得靠边站。

工信部重磅新规落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迎来大洗牌-有驾

你技术不过关,光靠嘴皮子,市场直接把你扫地出门。

数据说话,增程版跑1220公里,纯电版续航620公里,听起来很美,真到了零下三十度,能剩个七成都谢天谢地了。

体育圈的事也能拿来对比。

前阵子篮球圈闹的“黑哨门”,一纸禁令立马让球员教练全都收敛。

车圈一样,测试智驾不合规,谁还敢拿消费者当小白鼠?

别说你没见过,早年路面上经常能碰到副驾坐仨工程师,主驾司机全程战战兢兢,后排乘客一脸“我是谁我在哪”的表情,像极了高考前夜的考生。

真要说创新被打压?

那也太把创新当圣杯了。

安全这事儿,技术没做扎实,花里胡哨全是皮。

工信部重磅新规落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迎来大洗牌-有驾

工信部这一刀切,淘汰的都是没底气的。

三分之一的电动车要被清场,表面看是残酷,细琢磨其实是行业洗牌。

毕竟谁愿意开着一个不定时炸弹上下班?

开车本来图个省心,整天提着心,谁受得了?

咱们老百姓,买车图什么?

一半是面子,一半是命。

智能化配置再炫,安全不过关一律拉黑。

你信那些“能自动开车”的广告语?

不如信我家老母亲一句“上路小心点”。

政策的力量,谁用谁知道,只有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技术才扛得住新国标的检验。

想起来去年夏天那场上海车展,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火了一把。

工信部重磅新规落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迎来大洗牌-有驾

展台围着一圈人,有问空间的,有试电池的,还有直接问技术员“你们家电车会不会炸”的。

数据再漂亮,老百姓要的就是一句话:能不能让我放心带娃出门?

谁能给出答案,谁就能混下去。

网友们这会儿说话也有意思。

有人揶揄新政太狠,有人拍手叫好。

可谁都知道,嘴上说着创新重要,真要让他家电车“体验未来”,大多数人比谁都谨慎。

踩过的坑多了,自然明白,安全这玩意才是王炸。

至于那些还在卷屏幕、卷算法的厂商,现在估计都在加班查漏补缺,不然明年就得卷铺盖走人。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绕不开一个问题:车市的春秋大梦,是不是终于要醒了?

工信部重磅新规落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迎来大洗牌-有驾

吹牛谁都会,扛事儿的没几个。

谁还记得三年前小鹏P7的自驾宣传,结果实际操作一堆bug,车主吐槽比点赞还多。

那阵风潮过后,大家才明白,技术没落地,全是空中楼阁。

有趣的是,政策一出,朋友圈的“懂车帝”们比评委还专业,谁家参数、谁家电池、谁家“自动驾驶”能过关,分析得头头是道。

也有人半夜发朋友圈调侃:“以后买车,先问电池爆不爆,广告说不准。”

你别说,真有点道理。

说来说去,这一波新政,和体育圈那些“禁药门”如出一辙。

想靠擦边球混到决赛?

裁判一句话,直接下场。

现在车圈,PPT造车、智驾忽悠、低标准电池,都得收敛点。

消费者也变精明了,不再被噱头带节奏。

谁能把产品做扎实,谁就能活得久一点。

没准儿,明年又有新瓜。

车市永远不缺话题,政策和技术像猫和老鼠,追着绕圈。

你说,安全和智能到底哪家强?

评论区留给你,别光看热闹。

有啥想法,不妨说说,说不定下一个“新国标”就砸在你家门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