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壳详解:湿式与干式油底壳优劣势对比

油底壳,英文名为Oil Pan,是引擎下部的一个可拆装部件,它作为曲轴箱的下半部分,也被称作下曲轴箱。其核心作用是封闭曲轴箱,充当贮油槽的角色,旨在防止杂质侵入,同时负责收集和储存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此外,油底壳还能散去部分热量,从而起到防止润滑油氧化的作用。

油底壳详解:湿式与干式油底壳优劣势对比-有驾

油底壳通常由薄钢板经过冲压精心制成,其内部特别配备了 稳油挡板,旨在减少柴油机在颠簸时可能引发的油面震荡和激溅。这一设计不仅有助于润滑油的杂质沉淀,还确保了柴油机各摩擦表面的顺畅润滑。此外,油底壳上还装有 油尺,供用户方便地检查油量,同时,在油底壳底部的最低处,还设有放油螺塞,便于在需要时排放润滑油。

湿式油底壳是市面上许多车型的标配。其命名源于发动机的曲轴曲拐和连杆大头在曲轴旋转过程中会周期性地浸入油底壳的润滑油中,从而获得必要的润滑。同时,由于曲轴的高速运转,每次曲拐浸入油池都会激起油花和油雾,进一步对曲轴和轴瓦进行飞溅润滑。然而, 润滑油的液面高度对发动机的性能至关重要。液面过低会导致曲轴和连杆大头无法充分浸入润滑油,进而影响润滑效果;而液面过高则可能使轴承完全浸入润滑油中,增加曲轴的旋转阻力,最终损害发动机性能,甚至可能导致润滑油进入气缸燃烧室,引发烧机油和火花塞积炭等问题。

油底壳详解:湿式与干式油底壳优劣势对比-有驾

这种润滑方式虽然结构简单,无需额外设置机油箱,但车辆在倾斜度过大时,可能会因断油或漏油而引发烧瓦拉缸等严重事故。且湿式油底壳在极限行驶状态下的润滑问题尤为突出,在高速行驶中的急剧转弯或越野行驶中的极限工况下,发动机内的润滑油可能会因离心力或重力作用而集中在油底壳的某一局部区域,导致部分曲拐无法有效浸入润滑油中,从而造成润滑不足,甚至可能引发发动机损坏。

面对湿式油底壳在极限行驶状态下的润滑问题,设计者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干式油底壳。这种设计摒弃了传统的发动机底部容器,而是在外部独立安装了一个机油箱,并通过机油泵对曲轴和连杆系统进行 压力润滑。虽然干式油底壳有效解决了机油窜动的问题,但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需要驱动机油泵,这种设计增加了额外的动力需求。对于大排量高性能发动机而言,这点动力损失可能并不显著,但对于排量在2.0L以下的引擎来说,其影响则不容忽视。

油底壳详解:湿式与干式油底壳优劣势对比-有驾

此外,干式油底壳的独立储油箱设计也带来了引擎重心的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车辆的整体操控性。然而,这种设计也导致了制造、使用成本的显著增加,以及结构的复杂性提升。尽管如此,干式油底壳在润滑效果和发动机重心方面确实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综上所述,无论是湿式还是干式油底壳,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选择哪种设计取决于驾驶者的需求和市场定位。同时, 干式油底壳的特殊之处也决定了它主要出现在高性能的超级车型中。

油底壳详解:湿式与干式油底壳优劣势对比-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