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汽荣威RX5 ePLUS车型试驾感受之后,我们迎来了另一款“最强混动双子星”的试驾——上汽荣威ei6 MAX。这款插电混动车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用车成本,还巧妙地平衡了用车场景的局限性。通过插电混动技术,上汽荣威ei6 MAX在确保低油耗、低排放的同时,实现了更远的续航里程,使得充电变得更为便捷从容。
试驾上汽荣威ei6 MAX,探索“最强混动双子星”的非凡性能!
近日,我们有幸在湖州的高速公路上体验了上汽荣威ei6 MAX的动态性能。这款插电混动车型,虽已正式上市,但为了让媒体和消费者能更深入地了解它,上汽荣威特地提供了这次高速试驾的机会。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享荣威ei6 MAX的真实使用感受。
此次试驾从上海市嘉定区出发,目的地是浙江省湖州市,总行程138公里,主要在高速公路上进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荣威ei6 MAX动力的宝贵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试驾的并非最终量产版本,而是接近量产的试装车。尽管如此,从这款车的表现来看,最终版本在细节上可能还会有所优化和改进,以确保其在上汽荣威的家用轿车系列中达到最佳水平。
在行驶品质上,荣威ei6 MAX凭借上汽荣威的“3.0T绿色澎湃动力”技术展现出不俗实力。这款车型搭载了第二代蓝芯1.5TGI缸内中置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并配备了100kW的永磁同步电机、11.1kWh锂电池组以及第二代HCU高效智能电控系统。其综合功率高达304Ps,峰值扭矩更是达到480N·m,百公里加速仅需7.2秒。在插电混动模式下,该车综合油耗低至1.1L/100km,而在纯油模式下,综合油耗也可控制在3.9L/100km。这样的动力表现,虽与当下主流的3.0T纯燃油动力车型相当,但在油耗及使用成本上却显著更低,这正是“3.0T绿色澎湃动力”技术的独到之处。
在参数与实际体验中,荣威ei6 MAX均展现出充沛的动力储备。其动力总成的调校以舒适性为优,尤其在起步阶段,纯电模式的运用使得车辆在低速行驶时几乎完全依赖电力,即使电量不足也依旧如此。这得益于车辆搭载的第二代HCU高效智能电控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增强型全路况智能识别技术,能根据不同路况如畅通、拥堵、山路及夏季模式等智能调整电量储备,确保发动机和电动机高效运作。同时,它还能依据当前驾驶模式智能调节油门响应,合理分配油电使用比例。
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如120km/h时速时,发动机的介入并不突兀,而是采用10速EDU智能电驱变速箱进行平稳过渡。该变速箱的机电耦合系统机械传动效率高达94%以上,确保了高速行驶时的动力充沛。
在起步和急加速阶段,车辆偶尔会出现轻微的挠地和扭矩转向,但这是高性能汽车在加速时的常见现象,并不影响整体驾驶体验。
该车配备了EV(纯电模式)和AUTO模式,允许驾驶员通过手动按键进行调节,同时,它还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在燃油和纯电之间进行灵活切换。在驾驶过程中,IEM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在AUTO模式下发挥了显著作用,智能地调节动力输出和响应,力求为驾驶者提供最佳的用电和用油方案。但需注意的是,在试驾时,由于车辆并非满油满电状态,因此我们未能对其实际续航能力进行全面的验证。
外观概览:R标赋予更浓郁的性能气息
外观概览:R标赋予更浓郁的性能气息
设计层面,无需过多繁复的描绘;新狮标LOGO的采用,不仅优化了原有车型的主体设计,更赋予其扁平化、现代科技感与年轻化的新风貌。荣威ei6 MAX在前脸格栅比例增大的同时,保留了展翼式家族特征,左右对称的布局设计进一步突显其豪华气质。
值得一提的是,荣威ei6 MAX同样运用了独具特色的“荣麟纹”格栅设计,并与顶配车型专享的R标相得益彰,既彰显了其年轻运动的特质,又巧妙地将中国风元素融入其中。
荣威ei6 MAX全系车型均配备了全LED前大灯,其T型日间行车灯设计风格简约而不失识别度,与贯穿饰条的巧妙呼应,展现了高度统一的设计理念。半厚壁式发光位置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DRL、转向灯三种功能的复合利用,更在缩小体积的同时,保持了大灯设计的简洁与大方。
雾灯区域的设计别出心裁,呈现不规则的形状,而内部则巧妙地运用了“倒L”型镀铬饰条,这一设计元素不仅增强了整车的视觉冲击力,还有效地拓展了车辆的视觉宽度。
从侧面审视,这款车是否给人一种紧凑型轿车的印象?初见时,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疑惑。其整车尺寸为4722/1835/1464mm,轴距达到2715mm,双腰线设计巧妙,再配合上180°超广视野的银河全景天幕,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越同级的修长感,同时也充分展现了A+级车型在空间利用上的匠心独运。
17英寸铝合金轮毂,其造型设计充满力量感,与米其林Acousic静音技术的浩悦3ST轮胎相得益彰,整体搭配与宽大的车身和谐统一,毫无突兀之感。
车尾的设计与纯燃油版的i6 MAX颇为相似,给人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其特色在于一条近似贯穿式的尾部镀铬饰条,这条饰条巧妙地与T字形灯带和日行灯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值得注意的是,排气口采用了别致的隐藏式设计,而后杠上的排气口仅作为装饰之用,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其中,尾部的ei6 MAX标识上点缀的一抹黄色,为整体设计增添了一丝活力,使其不至于显得过于沉闷。
科技元素更加引人注目,工艺水平也更为精湛。
进入荣威Ei6 MAX的车内,其内饰设计简约而不失大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布局井然有序,没有繁杂的线条干扰视线,这种简洁的设计理念使其在众多新能源车型中脱颖而出。
荣威Ei6 MAX的内饰科技感十分强烈,这主要得益于其配备的12.3英寸全液晶交互式虚拟仪表和14.3英寸2.5D四曲面玻璃大屏。全液晶仪表的磨砂质感与中控面板的钢琴烤漆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行车数据的展示更加清晰直观。而多媒体大屏则采用了全贴合式玻璃面板,不仅集成了传统的物理按键功能,还融入了先进的科技元素,整体设计显得科技感十足。然而,作为一款高科技产品,其屏幕表面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指纹的收集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屏幕的美观度。
荣威Ei6 MAX的电子挡杆设计独具匠心,其47.8°的最佳握感角度使得驾驶者在操作时手感舒适且握持感非常扎实。中央扶手箱盖板的设计则巧妙地对肘部提供了良好的承托,进一步增强了驾驶的舒适度。此外,挡杆后方的AOTO HOLD按键以及EV纯电切换等按键的布局也非常人性化,使得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轻松实现流畅的操作。
上汽荣威ei6 MAX在动能回收调节方面,并未采用如试驾的另一款车型荣威RX5 ePLUS所采用的拨片方式,而是将“KERS”按键巧妙地布置在中控区域。这一设计细节虽然独具匠心,但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以提供更便捷、直观的操作体验。
好在,上汽荣威ei6 MAX在硬件互联系统方面做得更为出色。它配备了来自联发科MTK的五核系统级芯片,使得算力提升了44%。同时,全系车型都标配了斑马智行VENUS系统,该系统提供了90秒全双工AI自然交互语音功能,为驾驶者带来更为便捷的交互体验。
同时,上汽荣威ei6 MAX还配备了L2.5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多项先进技术。其中包括五个毫米波雷达、四个360°环视摄像头以及前视ADAS摄像头,共同构成了全方位的感知能力。此外,还配备了AI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提供更智能的驾驶体验。同时,ACC全速域自适应巡航、ICA高速智能巡航系统以及TJA交通拥堵辅助系统等高级功能一应俱全,为驾驶者带来更加安全、便捷的驾驶感受。
L2.5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荣威ei6 MAX上得到了充分应用,该系统与燃油版车型保持一致,通过感知车辆左右摆动来探测两侧划线路况,从而实现对航道的精准保持。启用AI Pilot功能后,荣威ei6 MAX能稳定地行驶在车道正中央,即使是在高速行驶状态下,也仅需轻微的转向调整即可保持稳定。虽然自动制动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显得稍显突兀,但整体而言,该系统的行车反应逻辑和反馈效果在同级车型中已处于领先地位。
在空间表现上,荣威ei6 MAX虽与燃油版车型并无显著差异,但其作为紧凑型轿车,在空间利用上却有着不俗的表现。其2715mm的轴距设计,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日常用车需求。以一位身高180cm的试乘者为例,在调整好前排座椅的合适坐姿后,头部空间充裕,距离达到两拳之多。而后排空间,得益于银河全景天幕的设计,视觉感受格外开阔,头部空间和膝部距离也分别达到一拳和一拳四指,舒适度颇高。
三块玻璃穹顶的流畅拼接,不仅全面覆盖了车顶,更带来了宽敞的采光空间。在隔热、隔音以及安全性能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优化设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后排头顶之上几乎整块都是玻璃,提供了极佳的后部视野与通透感受。即便在炎炎夏日,这块经过隔热处理的玻璃车顶也能表现出色,有效隔绝了外界热浪的侵袭。
接下来,我们谈谈荣威ei6 MAX的静谧性。在整车NVH的打造上,这款车在同级车型中表现尤为出色。即使在长达138km的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除了轻微的风噪,我们几乎听不到其他杂音。这得益于上汽荣威所采用的双层夹胶玻璃以及米其林浩悦3ST的静音舒适特性。此外,官方数据显示,该车在A柱和C柱的吸音棉覆盖率有所提升,进一步优化了驾驶时的静音效果。
结语:
尽管这次的高速体验时间有限,未能深入体验荣威Ei6 MAX的所有细节,但仅从这次体验来看,其作为上汽荣威的主力家用轿车,在售价13.68-15.68万元的范围内,已展现出相当强的产品力。精致的外观设计、科技感十足的内饰布局,以及符合年轻消费者喜好的驾驶模式,都使得这款车在各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当然,作为一款主力车型,其在智能化和细节处理上仍有提升空间。总体而言,荣威ei6 MAX未来的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