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续保省钱攻略:这3个附加险种买了就是给保险公司送钱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不聊车,聊聊车险。
毕竟,每年续保时被销售员“花式推销”的滋味,不少老铁们都有过吧?什么“全险套餐”“尊享保障”,名字听着唬人,但仔细一算,多花的钱都能加两箱油了!学姐我深耕汽车行业20年,今天就用大白话告诉你:车险续保,买这3样足够,其他附加险种大概率是给保险公司送钱!
---
一、必买险种:这3个不买,上路心里慌
1. 交强险:不买违法,但额度真不够用
交强险是国家强制险种,不买不能上路。
它的赔付额度看起来“有零有整”:人伤最高18万、医疗1.8万、财产损失2000块。
但说句大实话,这额度在北上广深撞个电动车都不一定够用,更别提豪车了。
不过,交强险的保费机制倒挺“人性化”:初始保费950元,如果连续3年不出险,杭州能打7折(约665元),其他地区略有差异。
这钱省得值,但别指望它扛大梁!
2. 三者险:200万是底线,300万更稳妥
三者险是交强险的“救命补丁”。
举个极端例子:你撞了一台劳斯莱斯,修车费50万,交强险只能赔2000块,剩下的全靠三者险兜底。
根据中银保信数据,全国单人死亡赔付平均114.9万,加上豪车扎堆的一二线城市(占全国豪车市场47%),三者险保额建议至少200万。
学姐算过账:200万和300万的保费差距不过几十块,相当于一杯奶茶钱,性价比直接拉满。
重点提醒:买三者险时,记得勾选“医保外用药责任险”。
这附加险每年多花几十块,但能覆盖医保外的自费药,关键时刻避免扯皮。
3. 车损险:新车必买,老车看钱包
车损险是赔自己车的,争议也最大。
有人说:“我开车10年没出过事,买它干啥?”但学姐算过账:一辆10万的车,6年不买车损险能省7000块,但只要一次中等事故(比如换大灯、保险杠),修车费直接破万。
更扎心的是,如今混动车遍地跑,换个电池包、传感器,账单分分钟教你做人。
结论:6年内新车必买车损险,老车根据车况和维修成本权衡。
---
二、争议焦点:这些附加险,买不买?
1. 座位险VS驾乘险:谁更值得掏腰包?
- 座位险(车上人员责任险):按座位赔付,额度1万-10万。
适合经常载陌生人(比如网约车司机)的车主。
- 驾乘险:本质是人身意外险,跟车不跟人。
比如你常开朋友的车,或家人频繁搭车,买它更灵活。
学姐建议:普通家用车,二选一即可。
驾乘险保障范围更广,价格也不贵,优先考虑。
2. 划痕险、玻璃险:真有必要吗?
如今车损险已合并玻璃险、盗抢险等,但划痕险仍要单独买。
不过,小划痕走保险可能影响次年保费折扣,不如自费处理。
结论:除非你停车的环境堪比“修罗场”,否则别浪费钱。
---
三、避坑指南:车险这么用,少花冤枉钱
1. 小事故私了,大事故别怂
小剐蹭(维修费<1000元)建议私了,否则次年保费上涨可能更亏。
但遇到人伤、对方酒驾或无证驾驶,果断报警+报保险,别当冤大头。
2. 续保时间有讲究
保险公司为了冲业绩,月底或季度末折扣更大。
提前1-3个月询价,货比三家不吃亏。
3. 警惕“全险”话术
销售口中的“全险”只是打包销售,实际保障可能重复或鸡肋。
记住:交强险+三者险+车损险=核心配置,其他按需添加。
---
四、未来展望:车险会越来越“聪明”
随着UBI(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技术普及,未来车险可能按你的实际驾驶习惯定价:少急刹、少超速,保费直接打骨折。
不过目前国内还在试点阶段,咱们拭目以待。
---
五、灵魂拷问:你被推销过哪些“智商税”附加险?
评论区告诉学姐,你买过最坑的附加险是什么?是“发动机进水险”还是“轮胎单独损失险”?点赞最高的留言,学姐单独为你定制避坑攻略!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学姐问答:关于车险,你还想了解哪些细节?留言区见!
全部评论 (0)